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宵节将至,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健康生活 > 正文

元宵节将至,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

来源:光明网2024-02-24 02:10

元宵节将至,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者灯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吃元宵的习俗。说到元宵,很多南方朋友觉得元宵和汤圆似乎是一回事,但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1、制作方法不同

  简单来说,元宵是摇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将馅料制作好之后放入糯米粉中反复摇晃,中间还要不断沾水,以保证糯米粉可以附着在馅料和彼此之间。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元宵,口感紧实,粘牙有嚼劲。而汤圆是将糯米粉制作成面团,然后将馅料包裹进汤圆皮中,质地相对松软,有利于咀嚼。这种不同导致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小孩和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适合进食汤圆,而咀嚼功能没有问题,喜好紧实口感的人群,可能会更喜欢元宵。

元宵节将至,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

(图品由AI生成)

  2、馅料不同

  元宵大多选择的是黑芝麻、花生、核桃仁、山楂等植物类食材,制作成甜味的馅料。汤圆除了这些甜味的馅料外,也会出现肉馅的咸味馅料,甚至没有馅料的小圆子。这种不同,主要导致汤圆和元宵在能量、营养素组成方面会有些许的不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这种不同,问题不大,只需要注意整餐的膳食搭配,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慢性病人群来说,就需要额外注意一些,比如:减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就不合适吃没有馅料的小圆子和甜味过高的元宵和汤圆;高血脂的人群除此之外,还不适合吃肉馅汤圆等。

  3、烹调方法不同

  元宵的烹调方法比较单一,除了煮就是炸,而且由于元宵皮较厚,所以煮制的时间较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如果火候和时间没有掌握好,很容易破皮、露馅或者没熟。对于厨房新手来说,有些难度。汤圆的烹调方法较多,除了煮、炸之外,还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做法,比如包裹在手抓饼中做成甜点等。并且由于汤圆皮相对较薄,所以烹调时更为方便简单。对于厨房新手来说,相对友好。

  4、进食方法不同

  由于烹调方法的不同,导致进食方法也会有些许的差别,元宵基本上就是当作主食食用,大多都是直接吃,很少看到元宵和其他食物搭配一起制作菜品。但汤圆除了可以直接吃之外,也可以放凉后加入酸奶、椰奶中制作成甜品,放入红豆沙、绿豆沙中也可以。甚至肉馅的汤圆还可以加入蔬菜等食材,制作成汤品。

  所以对于热爱烹调,喜好变化的人群来说,汤圆更适合制作创意菜品,发挥更多的可能,而元宵相对中规中矩一些,对于传统人群来说,更为适合。

  最后,不论是汤圆还是元宵,总体来说都属于精制的米面食物,且高油高糖(或高盐),不适合大量进食,通常元宵1—2个或汤圆3—4个即可。进食这类食物时,要注意保证肉蛋、豆腐类、蔬菜及粗杂粮食物的摄入,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保证了膳食均衡、营养健康。

  作者: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策划:涂子怡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