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应对减重术后平台期,您准备好了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应对减重术后平台期,您准备好了吗?

来源:光明网2024-03-04 21:08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六科(减重与代谢外科)护士长 刘京丽

  “吃的种类没有变化,量也不多,运动也一直在进行,怎么不掉秤呢?!”很多小伙伴在减重术后一段时间会有这样的疑问,进行到此阶段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会自暴自弃,放任对自己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

  目前,肥胖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于某些中重度肥胖患者,多学科营养管理下的减重手术是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1]。近年来,全球开展的减重手术数量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肥胖病人在接受减重手术后的治疗管理将面临新的、长期的、多方面的挑战。手术后的饮食与营养、合并症的治疗、用药方案、妊娠、精神心理和个人生活习惯需要慢慢适应与改变[2]。减重手术后需要长期规范化管理,长期规范化管理是指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第一天至终生的规范化管理,目的是提高肥胖症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重手术只是第一步,要取得良好的长期效果,术后长期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减重需要时间,需要勇气和耐心,没有瘦不下去的胖子,也没有减不下去的脂肪。

  减重术后会不会面临平台期?什么是减重术后平台期?

  减重手术通过改变胃和(或)小肠的解剖和(或)连接关系,减少摄食量和(或)营养物质吸收量,并引起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而产生减轻体重和调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目的在于治疗肥胖症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紊乱[3]

  减重效果很快能有所体现,并且一段时间内,体重减轻幅度很大,这时会让人信心大增。但是过了几个月,发现吃的并没有变多,运动也一直在进行,可是体重却不再明显下降,甚至稍不注意就有回升的趋势。

  这是为什么?不够自律吗?

  那种强烈的挫败感,开始怀疑自己的方法和意志力,甚至自暴自弃,有时候还会导致暴饮暴食,进入恶性循环。

  减肥平台期即减肥停滞期。当我们为了减肥而减少摄取能量一段时间后,身体就会产生适应现象,将所摄取的食物能量尽量的吸收并作最有效的利用,同时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的消耗,于是能量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体重就不再下降了,这种情况就被称作减肥平台期。

  平台期是减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每个人在减肥过程中都会出现平台期,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人只有一周,有的人却长达几个月。但只要把减肥坚持到底,突破平台期,体重仍会继续下降。

  在体重下降时代谢变化被称为“代谢适应”,什么是代谢适应,就是指在体重明显下降时,身体随之做出的代谢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哪些呢[4]

  体重下降明显时,随着体重的回升,基础代谢率不会立即回升,还会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持续较长时间。

  研究表明,减重的前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明显,而之后会逐步趋于平稳,直到进入体重稳定不再下降的“平台期”。此时测定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会发现前6个月能量摄入最低,而监测能量消耗,在减重后2年左右还会处于比最初开始减重低的水平。

  如何突破平台期?

应对减重术后平台期,您准备好了吗?

  肥胖作为一种可复发的慢性疾病,想通过减重手术实现长期的体重下降,很重要一部分工作在于病人术后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睡眠及坚持不懈的心态。在能量摄入小于消耗的情况下维持饱腹感,减少饥饿;提高热量消耗,维持基础代谢;尽量保留非脂肪的“瘦体重”。这些是平台期减重的关键。

  体重升升降降更长肉,“平台期维持比减更重要”

  有研究显示膳食减重又反弹的人身体成分的变化。在前6个月减重时每减1kg脂肪同时会减少0.26kg瘦体重,而在体重反弹的过程中,每长1kg脂肪只会长0.12kg瘦体重[5]

  瘦体重包括对身体代谢和健康都很重要的肌肉组织,体重反弹的过程中,实际上瘦体重变少了,脂肪变多了,相当于减了肌肉涨了肥肉。这就是为什么反复减重反弹的人会看起来会比较臃肿而不健康。

应对减重术后平台期,您准备好了吗?

  减重过程中遇到平台期,其实也要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严格遵循饮食安排,是不是饮水量及运动度不够。减重手术只是减肥的开始,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才可以让体重长久的处于理想的状态。理性面对平台期,在减重几个月的时候不要再一味追求体重下降,而是要维持体重稳定。

  怎么吃?

  减重术后,应由减重外科团队或专业的营养师制定饮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

  膳食中的蛋白质是维持体重的关键,提高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助于帮助患者度过平台期;

  高蛋白低糖指数膳食有助于维持减重成果。

  蛋白质食物的选择:动物蛋白(牛羊肉、猪肉、鸡肉、鱼肉)、蛋类及乳制品;植物蛋白(大豆、豆腐、米麦等主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定期检查营养素的含量,避免营养素缺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维持新陈代谢,更好地应对平台期。摄水量每天应>2000ml[1]

  怎么练?

  术后3个月开始,每周5-7天的有氧运动,每次45-60分钟,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可开始腹部针对性训练。

  如果不具备锻炼条件,就坚持每天散步1-2小时。

  建议每周运动目标300分钟,最低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有氧运动。其中包括每周2~3次力量训练,而且要增加力量训练中的阻力[6]

  如果进入平台期可尝试增加运动时长、频次及强度,也可以尝试新的训练方式,比如由跑步改成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

  调整生活习惯

  保障充足的睡眠:良好及充足的睡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避免内分泌紊乱,平衡体内激素水平;良好的睡眠反映的是比较规律的作息和不那么应激的生活状态。而这些对于减重的维持非常重要。睡眠不足会让人的身体处在持续的应激状态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及肥胖[7]。睡眠不足会降低代谢,如果一晚上不睡,第二天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5%,进食后的代谢率会降低20%,如果连续两周每天只睡5.5小时,之后一段时间基础代谢率会显著降低。

  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减少称重次数,这个时候可以关注围度的变化,例如:腰围、臀围、大腿围,不要因为体重没有明显的减轻而出现焦虑的情绪,适当放松心情,减小压力,从容对待平台期。

  总结一下,如果真的进入了减重平台期,饮食和运动都控制好的同时,如果体重不降,那么:

  1、维持体重稳定就是胜利

  2、增加蛋白质:蛋白质摄入在20-30%总热量,优质蛋白为主,多种食物来源获得蛋白质

  3、尝试改变运动方式或运动量

  4、充足睡眠,放松心情

  5、减重目标要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与代谢协作组,北京协和医院减重多学科协作组.减重手术的营养与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2):81-90.

  [2]杨熠 胡瑞翔 董志勇等减重手术后的长期规范化管理[J]临床外科杂志 2023,31(8):701-703.

  [3]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减重及代谢外科医师工作组. 上海市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管理规范(2023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12):1358-1363.

  [4]Siervo M, Faber P, Lara J, et al. (2015) Imposed rate and extent of weight loss in obese men and adaptive changes in resting and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Metabolism 64, 896–904.

  [5] Is lost lean mass from intentional weight loss recovered during weight regain in post- menopausal women? Am J ClinNutr 2011;94:767e73.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4):301-305.

  [7]肥胖医学会.2022 OMA临床实践声明: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和其他与肥胖相关的睡眠障碍.

  [8]《边吃变瘦营养书》——郑西希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