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了解青光眼,远离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了解青光眼,远离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来源:光明网2024-06-13 16:37

  贾红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提起青光眼,大家似乎都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青光眼?我们该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青光眼?得了青光眼又该如何治疗呢?相信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关于青光眼的一些关键问题。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全球人口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全球青光眼患病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达到9540万,2040年将高达1.12亿,而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占全球青光眼患者总数的1/4,约为2180万。

  青光眼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通常在门诊会和病人打比方,青光眼是眼球内部的“排水系统”坏了所导致的疾病。简单来讲,眼球内部有个“水龙头”,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液体,我们称之为“房水”,而“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通道,也就是“下水道”。正常状态下,房水的产生和排出是动态平衡的,从而维持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0mmHg-21mmHg)。如果下水道出了问题,比如下水道管口狭窄或者关闭(闭角型青光眼)或者下水道管口虽然开放,但管路坏了(开角型青光眼)都会导致房水排出不畅,积聚在眼内从而使眼压病理性升高。升高的眼压会压迫视网膜视神经组织,导致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范围缩小,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最终会导致失明的结局。

  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眼压正常也可能得青光眼吗?

  首先,眼压高不一定就是青光眼。青光眼门诊经常可以遇到前来进行青光眼排查的患者,主诉就是体检的时候发现眼压高(大于21mmHg)。通常我们要辨别这个眼压高是不是真的高。因为有一部分个体是由于先天性的中央角膜厚度偏厚,从而导致测出来的眼压“偏高”,如果经角膜厚度测量和眼压偏差校正检查之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则不是真正的眼压高。还有一部分患者经校正后眼压确实高,但是并没有出现青光眼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这部分人群我们会诊断为“高眼压症”。有临床研究表明,高眼压症在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干预的情况下,随访5年,大约有10%的个体会转化为青光眼。因此,高眼压症虽然不是青光眼,但仍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其次,眼压正常也可能被诊断为青光眼,我们称之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一类患者具有青光眼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在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24小时眼压均不超过21mmHg,房角结构正常并完全开放,且无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病变的眼部及全身疾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局部解剖因素有关。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青光眼主要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儿童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又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的症状和体征因青光眼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通常无症状,当患者觉得视力模糊、眼胀、视野缩小时通常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所以也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临床上见到的一些早期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体检时发现,或者因其他眼部疾病就诊时偶然被发现。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房角关闭范围超过了保持眼压平衡的极限,则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就会出现眼胀、鼻根酸胀、头痛、视物模糊、虹视(是指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是眼压高角膜水肿所致)。这里要注意,部分患者发病急骤,临床上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是眼科急诊常见疾病,因为眼压急性升高,患者会自觉剧烈的眼疼、头疼、视力下降、恶心甚至呕吐,如不能控制病情,有的病例可在数天内致盲。因为伴有头疼和恶心,部分急闭大发作的患者会误以为是颅脑或胃肠道的问题而首诊于神经内科或消化门诊,导致病情贻误。 儿童性青光眼:如患儿在3岁之前发病,由于眼球壁较软、抗压性较差,眼球壁会在高眼压的作用下不断扩张,角膜也会变大、水肿,从而导致宝宝”黑眼珠”看起来比较大,颜色发灰,通常会伴随怕光、流泪、揉眼等表现。如果疾病发生在单眼,则会使两眼外观大小不等。如果发现以上问题,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眼科进行检查。如在3岁之后发病,眼球通常不增大,以视力降低为早期症状。

  青光眼会遗传吗?

  青光眼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但并非所有类型的青光眼都会遗传。

  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倾向;而继发性青光眼,多由眼外伤、炎症、全身疾病或用药不当等原因导致,不具有遗传倾向;某些儿童青光眼类型,比如常见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约有10%-12%的患者有家族史,同胞发病率较高。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亲属罹患青光眼,一定要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发病,并做好青光眼的筛查工作。

  青光眼能治愈吗?

  严格来讲青光眼通常无法完全治愈,由于视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当患者已经出现了视神经的损伤和视野缺损时,只能通过药物、激光、手术等手段积极治疗,控制或者延缓病情的发展,而无法逆转。

  所以我们强调,青光眼要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视功能,避免出现严重的视功能障碍。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青光眼?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高度近视(超过600度)或远视度数较大者;

  高眼压症者;

  患有容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眼病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外伤、葡萄膜炎等;

  患有与青光眼有关的全身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等;

  长期口服或眼局部使用激素者

  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建议有青光眼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到眼科就诊排查,必要时遵医嘱定期规律复查。如果已经出现了眼胀、头痛、虹视、视力下降或戴镜视力矫正不佳等现象时,应立即到眼科进行检查。40岁后,每年体检都建议检查眼压和眼底。如果出现眼压增高或者眼底视盘的杯/盘比增大或两侧的杯/盘比不对称者应引起重视,尽快到青光眼专科进行排查。

  青光眼有哪些治疗方法?

  控制青光眼病情的关键在于控制眼压。常用的治疗方式有:1、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有些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2、口服降眼压药物:因口服药物通常具有全身副作用,因此不可长期使用。3、激光治疗:常用的YAG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术(LPI)以及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部分闭角型青光眼;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可以辅助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压,但效果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必要时可以重复治疗;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通过破坏眼内产生房水的器官来降低眼压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绝对期青光眼或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4、手术治疗:用于药物、激光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用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等。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建议进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摘除白内障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开放房角,从而对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青光眼虽然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视功能损害的关键。即便已经出现了视功能受损,也不要盲目悲观,正确做法是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定时到医院复查及调整用药,以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 2025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