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来源:光明网2024-06-25 09:30

  从“女娲抟土造人”到“故土难离”“土生土长”,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脉中便有“恋土情结”。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让我们从“五色土”说起,看看这片缤纷大地上的“中国吃饭故事”。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里,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分别铺着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这就是“五色土”。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因其肥力很高,非常适合作物增长。但因为大规模开垦,部分黑土地开始“变薄”“变瘦”“变硬”。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已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广先进农技,为黑土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白土,也就是盐碱地,因为盐分过高、碱性过强,难以用于农业生产。盐碱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八成,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其视为后备耕地的“头号种子”。

  将盐碱地改良与滴灌技术结合,可以有效实现节水控盐。种地技能“点满”的中国人,正在贫瘠的白土上再造一个“大国粮仓”。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央腹地。造成黄土高原“缺水”的原因,不仅因为年降水量小,还因为黄土难以留住水分。

  旱作覆盖集雨农业理论与实践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的旱作农业,正在先进农业技术的加持下重新出发。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青土,又称水稻土。自古以来,青土分布区就是我国的产粮“主力军”。

  到了现代,绿色农业蓬勃发展,稻田种养模式被大规模推广,形成了稻蟹共作、稻鱼共作等多个典型模式以及配套关键技术。不仅保持了水稻的高产,还可以通过水产品增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红土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红土中铁氧化物的高含量,赋予了它出色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这片土地也因此拥有了丰富的农业资源。

  福建安溪的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江西赣南地区的红土壤孕育了远近闻名的赣南脐橙。

全国土地日丨五色大地,千种滋味

  无论贫瘠或肥沃,中国人总能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粮食。

  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以智慧和汗水,书写中国人的吃饭故事。

  让我们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守牢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端牢中国饭碗。

监制:战钊

策划:武玥彤 谢芸

文案:谢芸

制作:王雪儿(实习) 王诗涵(实习)

配音:王雪儿(实习)

图片来源:光明图片

(摄影师:徐宏宇、孙凯芳、陆文祥、刘国兴、文振效、原勇、杨俊鹏、周亮、张连华、谢万柏、王华斌、耿玉和、孙忠南、李龙、谢江林)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国科学院、人民网、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应用生态学报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