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夏至三庚,养生有道:中医入伏时节的生活指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夏至三庚,养生有道:中医入伏时节的生活指南

来源:光明网2024-07-15 13:59

  随着春日的落幕,炎炎夏日悄然来临,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日起,经过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开始。在这个高温炙烤的时期,如何防暑降温,保持身心平衡,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本期节目将带您领略中医入伏养生的智慧,从饮食、情绪、作息到穴位按摩,全方位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夏至三庚,养生有道:中医入伏时节的生活指南

  一、饮食调养:清淡为上,姜盐茶驱邪

  入伏时节,气温高,暑湿重。因此,饮食调养应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是不错的选择。《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夏季不宜过分贪凉。一款简单的姜盐茶,既能培阳驱邪,又能清热润燥,是夏季养生的佳品。

夏至三庚,养生有道:中医入伏时节的生活指南

  二、情绪调节:心静自然凉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夏季火气旺盛易伤心阴,扰心神,加重烦躁易怒的情绪。因此,要时刻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适度闭目养神,有助于养心和放松身心。合欢饴糖茶,以其养心健脾、解郁理气的功效,是调节情绪的不二之选。

  三、规律作息:顺应自然,夜卧早起

  《四季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夏季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提倡夜卧早起。晚睡早起,不仅有助于适应昼长夜短的自然规律,还能避免因逆时而伤心。通常建议10点左右入睡,5点左右起床。麦冬莲子茶,以其滋阴清热、宁心安神的功效,是夏季改善睡眠的良方。如果睡眠不佳,推荐服用麦冬莲子茶。具体来说,可以取麦门冬20克,莲子肉15克,茯神10克。共为粗末,置入杯中,以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可起到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功。

  四、穴位按摩: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为中医传统瑰宝,入伏时节适当进行穴位推拿、按摩,有助于避暑祛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起到保健全身的作用。推荐重点穴位如下:按摩太阳穴以清利头目、止痛疏络;按摩足三里穴以促进消化、生发胃气;按摩阴陵泉穴以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艾灸神阙调理肠胃,健脾祛湿;推拿涌泉穴以祛除邪热,滋阴降火。

  入伏时节,养生保健需从多方面入手。饮食调养、情绪调节、规律作息和穴位按摩,都是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以中医的智慧,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作者:马小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治医师

  策划:涂子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上海举行2025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