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与艺术在国家大剧院浪漫邂逅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学与艺术在国家大剧院浪漫邂逅

来源:光明网2024-09-14 13:34

  9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与艺术盛宴,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拉开了第21个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的序幕。

  这是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协、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协、北京科普作协联合举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系列活动的第3期,主题是“世界名画里的科学与爱情”,聚焦近代化学之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不朽名著《化学基础论》,展开科学与艺术的诗意对话。

  著名科学文化学者、“科学元典丛书”主编任定成,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朗诵解说艺术家周扬,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主编高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者贺婧,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金麦克,共聚一堂,带领观众走进拉瓦锡的时代,感受科学、艺术与爱情交织碰撞的火花,为公众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沉浸式与场景式跨界科普新形式

  “求爱神给我安慰,别让我再悲伤流泪,让我丈夫回到身边,或者让我死亡……”一曲优美华丽的咏叹调拉开了活动序幕。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动情演唱了莫扎特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风起云涌的18世纪的欧洲。

  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拉瓦锡夫妇》是描绘拉瓦锡与其妻子玛丽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拉瓦锡夫妇的优雅形象。拉瓦锡是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氧化理论的提出者,被誉为化学革命中的牛顿。拉瓦锡所著《化学基础论》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之作,化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而拉瓦锡的妻子玛丽,不仅是拉瓦锡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科研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参与了《化学基础论》的插图绘制等工作。这种科学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拉瓦锡夫妇的形象,是科学、艺术、爱情完美结合的象征。活动以此为出发点,带领观众在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经典和艺术经典的独特魅力,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让观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化学之父”与“化学之母”的完美结合

  200多年前,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被他的法国同胞送上了断头台。数学家家拉格朗日悲愤地说,“砍掉他的脑袋只须一瞬,但再长出一颗这样的头颅也许要等一百年!” 拉瓦锡做出了杰出的科学贡献,却在时代激荡中经历了曲折传奇的人生。

  活动中,任定成以动人的故事、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拉瓦锡的科学人生与《化学基础论》的非凡贡献。任定成是《化学基础论》的首位中文译者,他曾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受邀出席法国科学院举办的拉瓦锡逝世200周年纪念大会。他提到,拉瓦锡的巨大成就在于,通过严格的定量分析实验,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界一百余年的错误理论—— “燃素说”,重新定义了燃烧的本质,为现代化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定成还讲述了拉瓦锡人生的最后岁月,以及与玛丽琴瑟和鸣、彼此成就的更多动人细节。拉瓦锡夫人在化学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甚至有人称她为“化学之母”。任定成的精彩讲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观众。

  配合着任定成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述,著名配音演员、朗诵解说艺术家周扬,深情朗诵了《化学基础论》的精华段落,以及拉瓦锡写给妻子玛丽、堂兄维莱尔的诀别信。周扬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不仅让科学经典的内容在声音的艺术中得以再现和升华,更让观众进一步深切感受到拉瓦锡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以及夫妇二人的深刻爱情。

  科学与艺术在化学与爱情维度的奇妙交织

  《拉瓦锡夫妇》画作的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对欧洲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卫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紧密相连。拉瓦锡的夫人玛丽正是大卫的学生,她在大卫的指导下掌握了工艺绘图技术,这使得她能够准确地记录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活动中,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贺婧,以其对法国艺术的深刻理解,生动讲述了雅克-路易·大卫传奇的艺术人生,以及18世纪法国艺术界的风貌。她从多维度细腻呈现了《拉瓦锡夫妇》画作更多的品赏细节,揭示了这幅经典画作背后的“惊人秘密”——原来名画之下还隐藏了一幅画作草稿,新的分析技术还原了画作的原貌。贺婧也从西方绘画与化学关系的角度,比如绘画媒介的演变,展现了科学与艺术另一维度的有趣碰撞。贺婧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观众领略到,美术与化学两个看似相距遥远的领域,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绘画的发展与化学的进步密不可分。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主编高屹,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做了精彩讲述。与画家大卫同时期的法国音乐家们豪掷笔墨,梅于尔的管弦乐、戈塞克庄严的合唱作品等,都对后来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形成构成了启示。高屹也介绍了18世纪欧洲沙龙音乐与时代背景的深层关联,带领观众一窥音乐大师少为人知的另一面。钢琴演奏家金麦克作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探索者,分享了自己从化学转行至钢琴演奏的独特经历,学习化学的经历和化学思维对于自己音乐演奏的有趣启发,以及对科学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理解。金麦克还现场演绎了两首肖邦的《夜曲》,将活动推向高潮,使观众在缭绕的乐音中回味无穷。

  嘉宾们还就18世纪沙龙文化对欧洲科学、艺术发展和思想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畅所欲言。理性的科学讲述与优雅的艺术演绎交织,让大家仿佛回到18世纪的艺术沙龙现场,感受文化名流和科学巨匠共聚一堂的独特文化现象,以及科学与艺术的激情碰撞,体味尼采所说的“科学是冷静的观察,艺术是热烈的体验。两者携手,让我们得以全面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的深刻内涵。

  本场活动是科学、艺术与爱情的一次动人相遇,也是科普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活动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为切入口,让科学与艺术携手,开创科学经典阅读的新模式。(光明网记者宋雅娟,实习生王馨禾)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

  • 看国球,度国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2024-09-30 09:56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2024-09-30 09:55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2024-09-30 09:54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2024-09-29 09:5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2024-09-29 09:49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确定了被称为“引力盆地”的关键区域。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宇宙复杂引力动力学的理解,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塑造宇宙结构的力量。
2024-09-29 09: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4-09-29 09:49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试发掘区域位于古船南端。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2024-09-29 09:49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2024-09-27 09:20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024-09-27 09:20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2024-09-27 09:18
在算力的支持下,东数西算、东数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开始布局新的赛道。
2024-09-27 09:16
在阮祥燕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她身着蓝色手术服怀抱一名新生儿,对着镜头深情微笑。正是这名女婴的降生,让她有了“冻存婴儿之母”的称呼。
2024-09-27 09:12
我科学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以下简称“CiPS细胞”)制备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2024-09-27 04: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2024-09-26 10:23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2024-09-26 10:17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
2024-09-26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