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会致癌?揭开生活中的伪科学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会致癌?揭开生活中的伪科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9-27 09:20

  近期,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联合披露了一批生活中的伪科学,其中就提到了引发广泛关注的“用保鲜膜包裹食物进行加热,会向食物中释放致癌物质”这一说法。这种说法究竟是真的吗?

  “用保鲜膜包裹食物

  加热会致癌”是真的吗?

  保鲜膜是一种塑料包装制品,通常以乙烯为母料,通过聚合反应制成。根据乙烯母料的不同种类,我国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保鲜膜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聚乙烯保鲜膜,简称PE;

  第二种是聚氯乙烯保鲜膜,简称PVC;

  第三种是聚偏二氯乙烯保鲜膜,简称PVDC。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研究员张梅:因为PVC保鲜膜里面有大量的增塑剂,有很多的报道关于增塑剂里面会产生一些致畸致癌的物质,可能大家就对于这个有恐慌,但是所有的有毒或者有危害的物质其实都是跟剂量有关系的。像这个PVC保鲜膜如果它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而且咱们在正规途径采购到的,它里面的增塑剂的限量和添加量都是有要求的,如果满足相关的要求,合理正常使用,其实是安全的。

  PE保鲜膜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日常超市购买的水果、蔬菜、半成品都可以用PE保鲜膜保鲜。PVC保鲜膜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但由于它含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即人们常说的增塑剂,在增加塑料的弹性和韧性的同时,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宜加热使用。PVDC保鲜膜,主要用于一些熟食、肉类等产品的包装,可以有限度的加热。

  PVDC保鲜膜耐热无毒性

  等优于普通保鲜膜

  专家说,不同食品选用不同的保鲜膜是必要的。我国市场上的保鲜膜从功能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普通保鲜膜,适用于冰箱保鲜;

  一类是微波炉保鲜膜,既可以用于冰箱保鲜,也可以用于微波炉。

  PVDC保鲜膜在耐热、无毒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普通保鲜膜。因此,只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并符合相关要求,就无需过度担忧。

  遮阳伞和雨伞有区别吗?

  可以混用吗?

  在刚刚过去的高温天里,您用几把伞来抵御日晒和降雨的轮番登场呢?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遮阳伞和雨伞本质上没有区别,遮阳伞也可以用来防雨”。这两种伞到底有没有区别?可以混用吗?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主任、教授张天骄:雨伞和阳伞其实在大类上属于同一类,在国家标准里面专门有一个标准叫做晴雨伞,晴雨伞要求的最基本功能是防雨、防风,所以所有的雨伞都应该具备这个功能,是否具备防紫外线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不是一个阳伞。

  也就是说,遮阳伞和雨伞是有区别的,工艺、结构和检测指标都存在差异。一般雨伞伞面涂层主要选择防水型涂层,而防晒伞使用银胶等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涂层。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主任、教授张天骄:凡是标示有抗紫外功能的伞,它应该按我们的标准是要达到了足够的抗紫外线或者是遮挡紫外线的效果,我们有一个指标叫UPF,它要大于40。其他的普通的雨伞如果没标这个功能,它就不一定达到遮阳效果,但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遮蔽紫外线的功能。

  专家介绍,遮阳伞和雨伞的检测标准不同。评价雨伞质量的指标包括伞面防雨性能,伞面耐水色牢度,伞杆、伞骨的抗风强度等,而遮阳伞还要看防紫外线性能。

  事实上,少量淋雨对伞层涂面防晒性能的影响不大,但随着淋雨次数、使用次数及时长的增加,防晒性能会减退。

  这些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这些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流言:晒太阳是众多医生眼中最佳的保健品,不爱晒太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真相: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是通过日晒或食物摄入获得。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弥补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的缺陷,但并不能保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症状,补钙、补充维生素D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近些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并没有什么单一的影响因素能够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

  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

  流言:午后趴在桌子上小憩是很多人的习惯,但醒来后多会手脚麻木、胃胀气难受。长期趴着睡,会导致胃下垂。

  真相:趴着睡不会导致胃下垂。胃下垂发生的原因复杂,常见于瘦长体型的人。此外,餐后马上运动、手术影响、特殊疾病及其他身体因素,也是造成胃下垂的常见原因。

  不过,趴着睡确实会影响胃肠功能,特别是饭后立即趴睡,胃肠蠕动下降加之胃部受挤压,食物难以充分消化,易产生胃胀气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饭后散步15分钟到30分钟再午休。

  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

  流言:孩子不长个儿,可以注射生长激素或使用“增高”药物、保健品,帮助孩子生长。

  真相:近年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身高产生焦虑,寄希望于打“增高针”等方式促进孩子长高。其实,并不是所有身材矮小的孩子都需要补充生长激素。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为3%,因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特发性矮身材等引发的身材矮小才需要注射生长素治疗。

  大部分到门诊就诊的生长缓慢患儿,都不是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而是“晚长”的可能性更大,即医学上的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家长不要自行为孩子使用市面上销售的各类“增高”药物或保健品,否则很可能会促使性腺提早发育,骨龄提前闭合,影响身高。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莫斯科举办

  •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