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0-30 15:23

  编者按: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被誉为“世界建筑学专业学子的奥林匹克竞赛”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已先后在该项赛事中获奖25项,是全球在此赛事中获奖次数最多的院校之一;获得世界人居奖2次;在亚洲建筑新人赛中获奖5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9项;“本土营造志愿者团队”获准全国首批100个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该校建筑学专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到底有什么秘诀?本期科普中国·科学报国正当时“高校专业解读”,带你了解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的故事。#千万IP创科普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该校师生在2014年UI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摘金夺银

  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于1956年并校之时设立,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复合型建筑学高级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建筑设计及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的背后,是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扎根中国西部近70载对学术传统、教育理念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承袭大师精神 续写辉煌篇章

  从南海岛礁的极端热湿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到城乡绿色发展的新地域乡村绿色建筑设计,为实现建筑业“双碳”目标和健康宜居环境提供坚实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已成为新时代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的特色学科之一。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极端热湿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研究

  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由梁思成先生在1928年创办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柳士英、刘敦桢先生在1923年创建的苏南工专建筑科。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时,培养了包括刘鸿典、林宣等一批后来在中国建筑学界卓有成就的大师、学者。1956年,他们和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其他师生一起整建制合并到了西安办学,为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师资底蕴。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东北大学建筑系首届学生合影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知识份子,有独立的思想,有严谨的学风,有真正的人品,才会有合格的建筑设计。这是梁思成那一代建筑学人的思想与精神追求,也是对西安建大后学的鞭策。

  多年来,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在学科建设上,承袭先辈们的思想与精神追求,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已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多人。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同时,专业还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我国建筑学学科第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相继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住建部评估优秀级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培养模式 激发科研潜能

  据西安建大建筑学院副院长叶飞介绍,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秉承学科优秀传统,确立了基于“空间设计”“认知规律”“绿色建筑”三条主线的建筑设计主干课程,围绕“四重脉络”“九条线索”形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递进式增长并不断拓展、深化的课程体系。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建筑学子获第17、1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

  此外,建筑学院系统建构并推行了“基础厚、逐级专、重交叉、强实践”的新时代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全新理念和改革举措。

  为积极应对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建筑学专业还制定了“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从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新生中选拔数名进入到拔尖班。

  整个培养过程以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路径清晰明确,不仅大大缩短了学习过程,还打破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壁垒,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参与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真实的工程实践中。同时,也设置了多次进出机制,保障拔尖班内外的学生都能够根据个人的发展和兴趣,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路径。

  自建筑学专业创办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培养举措,先后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包括2名院士,2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近2万余名建筑领域杰出人才,为祖国的建筑教育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刘加平院士指导学生

  如今,新时代绿色发展已经开局,“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西安建大建筑学专业的学子们将秉承先辈们的优良品质和建筑报国精神,积极响应国家需求,以建筑科技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领军人才为成长目标,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叶飞表示。

  【专业名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梁思成先生创办的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和柳士英、刘敦桢先生创建的苏南工专建筑科(1923),1956年两个母体系科整建制合并到西安办学。

  专业设立60多年来,依托西部独特地缘条件,形成了绿色建筑、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社会福祉建筑四大特色学科方向。通过专业入门及基础技能的综合基础训练,理解建筑设计理论,掌握建筑设计方法的专业教育,建立研究意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全面考查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设计水平的实践整合四个阶段,培养具有较强综合文化素质、强烈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建筑学高级人才。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科学审核

叶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李 洁

作 者

詹鹏超 宋雅娟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高校专业解读】西安建大建筑学:逐梦“双碳” 建筑报国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