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1-28 17:3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人类器官移植可谓医学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它是在病人实在没有其他可选择办法的情况下的一种“最终解决方案”。从19世纪到如今,人类器官移植经历了从“幻想阶段”到“梦想阶段”再到如今的“梦想成真”,21世纪,器官移植又有了新的“理想”。

  器官移植的基本问题

  将一个器官的部分或者整体的器官,从某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器官移植”。供体(提供器官的人)的器官包括心脏、肾脏甚至肝脏,都可以进行移植。这就是器官移植的大致定义。

  在做器官移植之前,医生应该把握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原则,那就是非不得已不为之。进行器官移植,必须是出于救助病人生命的目的,病人本人要知情同意,绝对自愿,并且生命可以自己做主。并且还要坚持对病人有利公平的原则。

  哪些患者需要做器官移植?以肝脏举例来说,病人的肝功能衰竭,使用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都无法缓解,这时就可以考虑通过移植更换肝脏来确保病人得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靠透析也无法保证正常的肾功能,这时也可以考虑器官移植。另外一部分病人是患有先天性疾病,器官有缺陷,也可以考虑做器官移植。

  什么器官可以做移植?一般来说,一位健康的供体捐献的器官,可以让75名患者受益。目前供体的器官可以包括除了大脑之外几乎所有的身体器官,从皮肤到骨头,包括角膜,都可以移植。

  器官移植的发展史

  人类对器官移植的想象,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著名的埃及狮身人面像,就是人们对动物猛兽类的崇拜和器官移植原始想象的结合,将人类的头颅移植到强壮的狮子身体上,来保护金字塔。

  古希腊神话中名为“喀迈拉”的怪物,它拥有狮子的头,山羊的身躯,和一条蟒蛇组成的尾巴。美国的器官移植学会ASTS甚至直接使用“喀迈拉”的形象来作为会徽。

  中国最早进行器官移植的人是扁鹊,给两位病人换心。虽然也是接近神的内容,但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病人生命的向往。

  关于器官移植想象真正的巅峰期是美国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出版时期。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全身各处器官是从停尸房拼凑而来,借助雷电重获生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则是器官移植的“梦想阶段”,医生加斯帕雷将一位梅毒病人背部的皮肤移植到他溃烂的鼻子上,促使创面愈合。这是早期皮肤移植效果比较好的案例,也是现代外科技术带蒂皮瓣移植的雏形。

  1682年,俄罗斯一位贵族士兵在打仗时头骨残缺受伤,医生用狗的头骨来成功完成了修补,但被当时的基督教认为这是对人类的一种侮辱和亵渎,最终这位战士又将狗的头骨去除,认为信仰应比生命更重要。这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异种移植,但由于不受到宗教认可而最终失败。

  到19世纪末,器官移植研究记录开始趋于系统化和正规化,第一例移植动物模型(狗)在这个时期建立。真正的实体器官移植如肝肾心肺等器官的移植开始于1912年前后。在这一时期科学家卡雷尔发明了“三线缝合法”,宣布血管吻合技术的问世,解决了移植器官的血供问题。卡雷尔也最终凭借该项成就获得了19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类对器官移植真正实现“梦想成真”是在1954年,美国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罗纳德将自己一个健康的肾脏捐献给了患有慢性肾炎的双胞胎弟弟,成功实现肾移植后弟弟生存了8年。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避免了移植排斥,也开创了肾移植的先河。

  1950年后,世界上进行的多例器官移植大多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器官离体之后需要持续保证它的活力,当时还没有这项技术。另外一点是缺乏免疫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1960年后这两项难点得以解决,器官移植后患者的存活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器官移植手术获得广泛开展。

  进入21世纪,器官移植飞速发展。到2021年,全世界完成的实体器官移植已达到14万多例,并且器官移植的捐献人数已经达到39000余人,这些供体中又有78%来自脑死亡的患者。

  最近的新闻报道中统计显示,心脏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已经可以达到76%,肝脏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77%,肾脏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7%。

  在中国,我们真正开展器官移植是在1970年以后,也是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时我国所有抗排斥反应的药物都依赖进口,甚至供体的来源也不符合国际要求。

  一直到2015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在器官移植效果上,我国肝脏器官移植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6.4%,肾脏器官移植3年生存率已经可以达到98%。我国的器官移植取得了大幅度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成为器官移植大国,但在器官移植捐献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21日,中国有6919803万人愿意捐献器官,已经真正实现器官捐献的例数是55390例,完成器官移植的数量是170955例。相比14亿人口,中国的志愿器官捐献人数仍有待提高。

  西京医院的器官移植和未来发展

  我们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是国家器官移植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医院可以完成心、肝、肺、肾、小肠、胰腺以及换脸、子宫和多器官移植等。是国内开展器官移植种类最全的单位,包含多项中国、亚洲和世界器官移植新技术。

  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活体肝移植刚刚起步,国内尚无成功经验。90年代初期,我代表西京医院赴美国、日本和香港学习肝移植先进技术,回来后开展国内的活体肝移植手术。

  1997年,我们完成了一例9岁女孩的活体活体肝移植手术,将小女孩的肝全部拿掉,将其父亲的一部分肝切下来移植给这位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术后健康存活了13年,创下当时国内活体肝移植最长存活时间。

  后续我们又完成了辅助性活体肝移植,适用于先天性代谢病肝病和急性暴发性肝衰的治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脾窝辅助性肝移植。除此之外,我们提出了多脏器联合移植“优先、序贯、共存”的三原则,完成了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多器官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正常生活,已健康存活18年,是世界肝-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记录保持者。2015年,西京团队还完成了国内首例活体子宫移植。

  但尽管器官移植的成功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目前仍然面临着器官短缺的世界性难题。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仅有约10%的患者可以等到合适的器官。中国的器官短缺问题更为严峻,2024年1-9月份,中国的器官供需比为1:8.96,我们应在符合国家和国际上关于科技伦理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拓宽器官来源途径。

  鉴于这种情况,未来,异种移植将是器官移植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并且我们已经发现,猪已成为最佳异种器官来源。因此科学界对未来异种器官移植走向基因编辑猪时代寄予厚望。

  西京医院的异种移植已经走过了11年历程,目前处于“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地位。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器官移植到组织移植、从猪-猴移植到猪-人移植的多例临床案例。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异种器官移植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窦科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严涛整理)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