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把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干成,对国家、对行业、对个人有交代了,就够了。”回望来时路,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这样总结道。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首场宣讲报告会在北京科技大学热烈开启,“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中国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作主题报告,并与北京科技大学的青年教师、工程硕博士代表进行深度对话。
苏权科宣讲报告现场
作为一个桥梁人,苏权科很早就知道要“在伶仃洋上建大桥”的规划,并一直想找机会参与到大桥的建设中。年轻的苏权科逢人便问:大桥在哪里?大桥什么时候建?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成天叨叨伶仃洋大桥的苏权科”。
在伶仃洋上建大桥并非易事。在漫长等待的时间里,苏权科一次次“跨海”,不放过每一次参与跨海大桥项目的机会。
“一座桥一座桥地修,一座桥一座桥地锻炼,这样你的积累就比别人多。”苏权科说。有了丰富的跨海大桥建造经验,苏权科终于等来了他心心念念的“伶仃洋上的大桥”。
苏权科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
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始之初,桥梁人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桥!
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为了让大桥拥有长寿命、高品质,苏权科带领团队探索数年,建立了“港珠澳模型”,解决了120年耐久性设计施工难题,还大胆采用先进的装配化施工,以工业化建造方式,实现了中国桥梁隧道建造产业的升级换代。
港珠澳大桥
“我们工程师,就是要怀着‘争口气’的信念,用心、用情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苏权科说。
7年筹备,8年建造,十几年时间里,苏权科与同事们发挥科学家精神,以拼搏的决心、坚持的恒心、永不放弃的信心,跨过困境的海,架起“争气”的桥。(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 谢芸 刘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