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灵蛇出动,仿生机器人如何成为战场奇兵?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灵蛇出动,仿生机器人如何成为战场奇兵?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5-01-21 18:22

  无轮状态的蛇形机器人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穿越狭窄空间,但无法实现蜿蜒运动。而有轮状态的蛇形机器人可减小机器蛇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强了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运动时容易侧翻。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研发了两栖蛇形机器人,实现了无轮式和有轮式的交互。

灵蛇出动,仿生机器人如何成为战场奇兵?

图为Guardian S蛇形机器人尝试攀登楼梯。作者供图

  水陆两栖的“多面手”

  为什么要实现这种交互?无轮状态的蛇形机器人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穿越狭窄空间,但无法实现蜿蜒运动。而有轮状态的蛇形机器人可减小机器蛇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强了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运动时容易侧翻。此前的蛇形机器人均未能实现交互运动模式,导致蛇形机器人无法适应多种复杂环境。

  此次研制的两栖蛇形机器人包括了多个驱赶模块,如蛇头模块、供能模块、蛇身模块、多个被动轮伸缩模块和蛇尾模块——

  蛇头模块、供能模块、蛇身模块和蛇尾模块顺次连接,形成无轮式蛇形机器人;蛇身模块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对称安装若干个被动轮伸缩模块,从而实现蛇形机器人有轮模式与无轮模式的切换,使得蛇形机器人可以在复杂路面通行,也能潜入水底,实现了水陆两栖。

  该机器人还采用了新型隐身材料,可以有效避免雷达的扫描,配合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够完成更多任务。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来探究下蛇形机器人在军事领域还有何妙用。

  蛇形机器人是一种外形像真蛇,而且还能像真蛇那样做出蠕动、游动、侧移、侧滚、抬头和翻越障碍物等动作的机器人。蛇形机器人主要由类似蛇头的端部结构件及能够活动的多个关节组成,在内部集成微型电脑、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部件。借助电机或其他驱动装置带动关节运动,实现蜿蜒爬行、扭转等,并依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灵活调整运动姿态和方向。

  正是蛇形机器人的独特外形、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得它在军事领域发挥“奇兵”功效。

  捕获情报的“侦察兵”

  在军事领域,提前侦察敌方情况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之一。除了依靠官兵进行人工侦察之外,现代战争常常用到的就是侦察机器人。然而,传统的侦察机器人主要依靠履带或滚轮等方式运动,这使得机器人必须有较大的体型。在军事活动中,这种机器人就很容易被敌方发现,且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通过性较差,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来说,仿生蛇形机器人具有轻巧、灵活的特性,即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快速机动,可以提高军事侦察效率,并降低被发现的风险。蛇形机器人凭借灵活的身形和隐身能力接近敌方军事目标,获取情报并传输回指挥中心,使我方随时可以掌握敌方的行动和目的,如果被敌方发现,它会触发自毁程序,销毁秘密。

  早在十几年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就开展了蛇形机器人的深度研发,研制了一款名为“山姆大叔”的蛇形机器人。其采用了先进的仿生材料与结构,躯体能够完美模仿树枝的形态,颜色和纹理也能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从而灵活地盘踞在树枝间,从远处望去,就像一条真正的蛇隐匿于自然之中。

  “山姆大叔”的头部配备了具有超高分辨率与低照度拍摄能力的高清摄像机,不仅能够捕捉到细微的动态,还能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清晰成像。借助这一强大的视觉设备,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山姆大叔”能够精准捕捉敌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情况及行动轨迹等关键情报,为后续军事决策的制定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犹如指挥官有了一双“千里眼”,使其能在战场上洞察先机。

  危险任务的“先头兵”

  机器人公司Sarcos设计了一款Guardian S蛇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搭载了高效能的电池与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一次充电能持续运动4小时,并以稳定的速度穿梭于指定区域。

  更为出色的是,其独特的低功耗设计及智能的任务规划算法,使得它能够累计执行18小时的监视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它就像一位哨兵,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着周围环境的一举一动。

  当面临拆弹等危险任务时,借助Guardian S搭载的高精度探头和先进传感器,操作员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实时获取机器人所处位置的详细信息。凭借这些信息,操作员能够灵活地调整它的位置与方向,让其靠近炸弹。探头可获取炸弹的关键部位信息,为排爆专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协助他们安全、高效地化解危机,降低了排爆人员的伤亡风险。

  另外,军事用途的蛇形机器人还常被用于执行爆破任务。以色列科学家打造的“机器蛇”体长两米。在外形设计上,研发团队真正做到了仿生,无论是身体曲线还是鳞片质感,它都高度还原了自然界中真蛇的形态。不仅如此,其运动方式也还原了蛇的蜿蜒爬行姿态。通过特殊的关节设计与动力驱动系统,它能够在沙地、岩石堆积狭窄的通道等各种地形上自由穿梭。

  在执行爆破任务时,凭借其灵活的身形、强大的负载能力,携带爆炸物巧妙避开敌方探测设备,到达指定地点实施爆破。

[ 责编:孙云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启动联调联试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亮相好莱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