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肥胖成为全球 “流行病”,经济与社会能否承受重压?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当肥胖成为全球 “流行病”,经济与社会能否承受重压?

来源:光明网2025-03-04 18:00

  肥胖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之一。《柳叶刀》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全球分析报告揭示了一个震惊的事实:如果不采取紧急政策改革和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成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将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这也将造成前所未有的过早患病和死亡威胁。那么,肥胖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它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全球成人和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率增长迅猛

  肥胖问题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柳叶刀》的研究指出,1990年至2021年这短短三十年间,全球成人和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率增长了一倍多。2021年,全球已有21.1亿成年人和4.93亿儿童及青少年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因肥胖引发的健康问题,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冲击。

  尤其是大洋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肥胖率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肥胖率最高。2021年约有42%的男性和46%的女性受到肥胖的影响。

  如果照此趋势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男性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将从2021年的43.4%上升至约57.4%,女性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将从46.7%上升至约60.3%,其中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增幅最大,其原因是人口的不断增长。

  预计到2050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将受到肥胖的影响,其中约四分之一预计为65岁及以上人口,肥胖患病水平最高的国家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瑙鲁(预计到2050年,80%以上的男性将患有肥胖症);汤加和埃及(至少87%的女性患有肥胖症;见附录图S6和S7)。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肥胖率正在急剧上升,预计到2050年,该地区将有5.22亿成人和超2亿青少年患有超重或肥胖”该研究的共同作者、IHME临床副教授Awoke Temesgen表示,“这给本已不堪重负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双重负担,而其尚未做好应对肥胖相关疾病急剧增加的准备。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实施预防措施,如制定针对不健康食品营销的政策,规划为学校增加运动设施和运动场地等。”

  作者提到,重要的是,最近几代人的体重增加速度比前几代人快,肥胖发生的时间也更早,这增加了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并发症在更年轻时发生的风险。

  例如,在高收入国家,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男性中约有7%在25岁时患有肥胖,但在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男性中,这一比例增至约16%,预计在2015年出生的男性中,这一比例将达到25%。

  每三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超重或肥胖

  新的分析估计,1990年至2021年间,全球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大幅上升,儿童和年龄较小的青少年(从8.8%上升到18.1%)以及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从9.9%上升到20.3%)的患病率都增加了一倍以上,2021年有4.93亿青少年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影响。

  该研究预测,2021年至2050年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将趋于稳定,因为全球所有地区都有更多的人由超重转为肥胖,这一比例预计在2022年至2030年间将显著增加,并在2031年至2050年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5-14岁男性肥胖人数将超过超重人数(16.5% vs 12.9%),而在女性儿童与青少年(5-24岁)和年龄较大的男性青少年(15-24岁)中,超重人数仍将多于肥胖人数。

  预计北非和中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肥胖率将增长最快,到2050年,这些地区将生活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1.3亿)。一些大洋洲国家(如库克群岛、瑙鲁、汤加)也预计将经历转变为肥胖主导的趋势,其2050年肥胖率可能达到60%-70%。此外,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尼日利亚(1810万)、印度(2640万)、巴西(1780万)、中国(3520万)和美国(2210万),青少年肥胖人数预计也将激增。 “如果我们现在采取行动,仍然有可能阻止儿童和青少年向全球性肥胖完全过渡。”共同领衔作者、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Jessica Kerr博士表示,我们的估算发现,欧洲和南亚大部分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肥胖状态,他们应该成为肥胖预防策略的目标人群。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北美洲、澳大拉西亚、大洋洲、北非和中东以及拉丁美洲,有大量人口,尤其是女性青少年,预计将进入肥胖主导状态,急需多方面的干预和治疗。这对于避免肥胖的代际传播,预防后代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以及可怕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至关重要。

  预防肥胖的新路线图

  研究人员表示,迫切需要制定五年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遏制肥胖率的上升,并为2030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时代的新目标和具体指标提供指导信息。作者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社会人口、经济、环境和商业层面的独特情况,提供全面、跨学科的干预措施。 “预防肥胖必须成为中低收入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Kerr表示:“这些地区的政策行动必须兼顾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等挑战,干预措施应包括支持营养均衡膳食和规范超加工食品,以及鼓励孕妇遵循健康饮食和母乳喂养的促进母婴健康项目。并且,许多国家只有短暂的窗口期来阻止更多的人口从超重发展为肥胖。”

  Kerr补充道,归根结底,随着全球肥胖率的持续飙升,需要做出强有力的政治承诺,以在可持续的全球食品体系内改变饮食结构,支持改善人们营养、身体活动和生活环境的综合战略,无论是加工食品过多还是公园数量不足。

  当然,该研究存在的一些重要局限性。虽然该研究使用了目前可获得的最佳数据,但预测仍受到既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自我报告数据的系统性偏移的限制;尽管研究已试图校正偏倚,但这些偏倚可能仍然存在。作者还指出,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基于BMI,但BMI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种族群体和亚群体的身体结构差异。最后,研究没有考虑干预措施的潜在影响,如扩大GLP-1抗肥胖药物的使用范围,这可能会改变超重和肥胖的长期预测趋势。

  哥本哈根大学Thorkild I A Sørensen教授在相关评论中写道:“从超重和肥胖如此大的流行规模来看,其解决方案必须是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流行发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显著异质性。最紧迫的问题在于哪些干预措施既可行又有效。虽然推测推动肥胖流行的全球环境因素在理论上可逆,但将这些因素恢复到肥胖出现或加速流行之前的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将进一步了解肥胖的成因和发展机制,进而为改进持久的预防工作铺平道路。”(记者 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半潜船“华瑞龙”装载13艘船舶驶往非洲

  • 雪后贺兰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2025-03-03 08:58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025-03-03 08:57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2025-03-03 08:52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025-03-03 08:51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