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资讯 > 正文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来源:光明网2025-03-14 09:5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环境科学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逐步成为推动环境科学领域革新的重要力量。

  3月1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科普大讲堂”线上开讲。本期讲堂以“关于环境人工智能的思考、探索与展望”为主题,特邀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担任主讲嘉宾,介绍人工智能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人工智能的演进:从“弱”到“强”

  “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徐明表示,人工智能加环境,实际上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谈起人工智能,徐明表示可以分为两类:判断式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叫传统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新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它们同等重要。其中,传统的判断式人工智能是在特定领域内,使用特定算法解决特定问题,主要解决的是分类和回归等问题,涉及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方法。传统人工智能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预测,如空气质量的预测、污水水质指标的预测等。二是影响因素的识别,如污染物毒性和氧化压力的关系等。三是异常识别,如污染事件、官网漏损等。四是新材料的发现,如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生物塑料等。

  而生成式“强人工智能”,以Chat GPT、DeepSeek为代表,是通用模型,适配广泛任务。“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新’‘旧’之分,比较‘新’的就是大模型,它参数多、体积大。”徐明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也是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不是完全新的,只不过现在有了大量的数据、算力以及大模型的框架去训练,产生了一个新的效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物科学、科研分析、科学探索、基础研究等领域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生成式人工智能让通用人工智能成为可能”徐明说。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不过,说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徐明认为,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行业应用中仍处于早期阶段。以DeepSeek为例,得益于不断迭代、先进训练技术、工程创新和开源策略等原因,它性能十分卓越,但也存在幻觉率较高等问题。

  智能驱动生态:AI在环境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当前大模型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应如何将其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徐明建议,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认清其优势和局限性。行业在接入大语言模型时,应结合自身需求,开发具有行业实际意义的应用场景。同时,要重视专业知识库的建设,以此为基础开发智能体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专业领域模型工具集,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

  基于此,清华大学针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打造了大语言模型系列专业应用——天工AI。“如果说Chat GPT是接受了通识教育的本科生,那么天工AI就是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专业的研究生。”徐明介绍,天工AI基于基础模型,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专业知识、应用基础模型,构建了环境领域的“智能体系统”。

  徐明表示,天工AI在领域落地的应用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我知道”即聊天问答;“我帮你”即个人助理;“我来干”即智能体;以及“我来管”即世界模型,对应的人的角色就是提问题、提任务、提需求、提目标。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目前,天工AI已在ESG报告合规性审查、水厂运营辅助等场景落地应用。例如,针对企业ESG报告初稿,该系统可在15分钟内生成合规性分析报告,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此外,天工AI正尝试重构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点图谱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徐明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汇聚环境领域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力量,建设出环境领域大模型工具社区。(肖春芳 实习生赵凌菲)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解密环境人工智能(http://a-h5-live.neamco.com/cloud/h5/1741313087495174)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