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北京做科普|在星辰与孩童之间架一座桥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我在北京做科普|在星辰与孩童之间架一座桥

来源:光明网-蝌蚪五线谱2025-05-02 09:50

  许多科技工作者亦是科普队伍的一员,他们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蝌蚪五线谱特别策划《我在北京做科普》系列内容,邀请嘉宾分享科普工作的故事和经验。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一起来听听他的科普之路。

  在刘勇办公室里,书架上摆满了航天模型、科普书籍和孩子们赠送的手工礼物。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他的人生轨迹交织着卫星工程的严谨与科普讲台的生动。

  “做科研是探索宇宙的未知,做科普是点燃人心中对科学的热爱。” 这句话,成了他十余年科普生涯的最佳注脚。

  从“卫星工程师”到“科学引路人”

  2001年,刘勇赴美深造,主攻空间物理学。十年后,他带着国际前沿的科研经验回国,投身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关键仪器的研发。

  在瑞士调试设备时,真空罐意外漏气,他与同事连续工作36小时抢修;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他目睹长征五号火箭腾空的瞬间——火焰无声地刺破天际,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轰鸣。“那声音像放鞭炮,但更恐怖,让人想找掩体躲起来。”他笑着回忆,“但看到火箭顺利升空,耳朵嗡嗡响也觉得值。”

  科研之外,刘勇始终放不下另一份“执念”。2011年,他在广州一所小学做了第一场科普讲座。当孩子们瞪大眼睛追问“水星为什么最小”“太阳为什么像油炸冰淇淋”时,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纯粹快乐。

  “科研是孤独的探索,科普却是双向的滋养。”此后,他成了科普讲台的常客:为山区孩子讲解中国航天的“逆袭故事”,带香港学生感受民族自豪,甚至将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比作《西游记》中银角大王的紫金红葫芦——“喊一声‘孙行者’,卫星才会回应你”。

  为了让深奥的航天知识“接地气”,刘勇自创了一套“比喻教学法”:把太阳比作“表面6000度、外层大气百万度的油炸冰淇淋”,形容水星是“一块忘了翻面的烤肉”。

  在云南大山深处,一名听完讲座的男孩拉着他的手问:“老师,您真的是博士吗?我从来没见过博士。”这句话让他红了眼眶。“科普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让每个孩子相信: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

  在“卷”与“爱”之间寻找平衡

  “北京的科普资源丰富,但孩子们‘卷’得厉害;偏远山区缺资源,可孩子们眼里的光更亮。”

  刘勇的科普版图跨越两极:一方面,他为北京学生设计高阶课程,引导他们思考“暗物质是什么”“黑洞内部是否存在新物理定律”;另一方面,他坚持每年深入新疆、西藏、云南等地,用一堂堂讲座、一件件航天模型,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打开“望向星空的天窗”。

  这份坚持并不轻松。科研项目结题、带研究生、撰写论文已占据大量时间,科普工作又新增了审稿、写书、辅导学校建设科技馆等任务。“现在一半时间搞科研,一半时间做科普,像走钢丝。”但他甘之如饴。

  一次在新疆讲课,他特意展示中国航天“成功率极高”的数据:“别人的航天事业经历十几次失败才成功,我们却‘一步一个脚印’。孩子们听完挺直腰板,眼神都不一样了。”

  有人问他:“科学家做科普是否‘不务正业’?”刘勇的答案很干脆:“科研是发现真理,科普是播种希望。如果没人引导,孩子们再聪明也可能错过科学的大门。”

  他翻译科普书籍、参与“天宫课堂”设计,甚至尝试用人工智能辅助制作科普视频,但始终坚守底线:“AI可以改语法,但科学内核必须由人把关。”

  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他的建议直白而恳切:“别放弃科研!科普是锦上添花,不是替代品。”他提到一位听过讲座的学生——如今已是商业航天公司创始人。“如果当年我只讲‘考试重点’,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路。”

  若有一天,人类能在未知星球留下信物,刘勇的选择颇具深意:“可能是旅行者号的金唱片,或是男女形象的浮雕——就像我们发给宇宙的‘名片’。”但他更希望留下的,是一代代孩子心中被点燃的科学火种。

  采访结束时,他拿起书架上的一串彩色手链——云南山区学生用塑料珠编成的礼物。“他们没见过博士,但记住了‘太阳是油炸冰淇淋’。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会走出下一个航天工程师。”只要有人愿意架桥,再远的星辰,都触手可及。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光伏产业助力库布其沙漠筑起生态屏障

  • 浙江:三门湾青蟹迎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