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来源:光明网2025-05-22 15:19

  从深海的神秘幽境到高山的皑皑雪巅,从广袤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雨林,无数的生命形态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组成这颗蓝色星球上最灵动的诗篇。

  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通过卫星遥感、AI监测等手段又是如何助力破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难题?光明网记者就此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进行解答。

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法律守底 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根基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全占军表示,生物多样性同时是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全球一半以上的GDP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

  然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中却显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将是未来10年内世界将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可能会导致每年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民生福祉改善,在政策法规、就地与迁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

  全占军介绍,近年来,我国建成了“1+N+4”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其中,“1”是指发挥基础性、综合性作用的环境保护法;“N”是环境保护领域专门法律,包括针对传统环境领域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法律,针对生态环境领域海洋、湿地、草原、森林、沙漠等方面的保护治理法律等。已经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4”则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所进行的立法,包括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风光 图源:新华社

  不仅如此,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在逐步壮大。2024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部以“生态环境”命名的法典,在世界环境立法法典化历史上同样是首次。

  全占军指出,不断夯实的法治根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体制保障 守护自然生态系统精华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全占军介绍,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具体举措,有利于系统保护国家生态重要区域和典型自然生态空间,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完整保护,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

  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评估结果显示: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藏羚羊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增长到7万多只,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在“伞护效应”下,国家公园大中小型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也都在快速增长。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地表水资源较多年平均值偏多33.7%,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达6%以上。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全占军说。

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图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我国已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面积的总规模将达到世界最大

  与此同时,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也给自然生态留下充足的休养生息空间,是从空间布局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

  全占军指出,通过创新性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空间连通性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国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囊括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涵盖了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从宏观层面构建起系统性保护框架,有效防止了生态系统片段化和碎片化,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科技赋能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生态质量监测是客观准确掌握区域生态状况、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全占军介绍,在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全球危机下,以人工为主的传统监测手段面临监测时空效率低、问题识别缓慢且不精准、多源数据整合困难、风险预测与决策响应滞后等系统性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卫星遥感、基因组测序、多模态大模型、视听融合的智能计算、时空预测算法等实现突破性发展,新技术正在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范式

  “目前,我国正在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AI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可以综合分析栖息地植被覆盖、地形地貌、水源等多要素,量化评估栖息地质量。”全占军介绍,野生动物物种与种群数量识别一直是制约生物多样性监测效率的一大难题,过去依赖专家经验识别物种不仅耗时费力,面对海量影像、声音、基因组学数据也难免力不从心。

  通过融合多源数据与大模型相结合,新技术可以显著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识别精度、大幅缩短监测周期、减少人力投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为及时掌握生物种群动态提供有力支撑。

法律筑基 科技赋能 守护“多样”精彩——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

图源:生态环境部

  此外,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卫星、地面等多源数据整合,打破数据壁垒,可以实现共享和协同分析,为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提供丰富数据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与受气候变化影响等进行预测和情景分析,为制定长期的保护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比如,长江流域通过‘声纹+红外’联合监测,精准定位江豚种群核心活动区,动态调整禁渔区范围,助力实现江豚与人类在长江的和谐共处。卫星追踪白鹤等候鸟迁徙路径,并识别与往年路径集群发生变化的特定区域,再通过AI识别鸟种与数量,为划定新栖息地并制定应急保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卫星影像斑块特征、无人机航拍形态特征及地面声纹数据,大幅提升东北虎个体识别及其食物物种识别的准确率,进而补充食物完善食物链,这对旗舰物种的保护效果远超单一技术手段。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预测爆发趋势,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抑制剂,也都有成功案例。”全占军说。

  全占军认为,当前,新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深度耦合,我们也正在见证一场从被动保护到主动治理的范式革命,这将是我们人类修正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阶段,我国也一定能够运用新技术贡献一批优秀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记者蔡琳 张佳兴)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安徽五河:“小车轮”助力县域经济跑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