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蛇咬、虫蜇……如何应对常见动物伤害?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蛇咬、虫蜇……如何应对常见动物伤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06 09:08

  北京市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斌——

  蛇咬、虫蜇……如何应对常见动物伤害?

  我国常见的10种毒蛇。受访者供图

  6月3日,游客李先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家人在海南三亚旅游期间被蛇咬伤,经两家医院接力救治后,于6月2日清晨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对此,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表示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目前,调查组联合省级专家组正加紧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等待更多信息披露的同时,很多网友表达了对蛇咬伤为代表的动物伤害的担忧,不知该如何处理。

  常见动物伤害包括蛇咬伤、昆虫蜇伤和宠物咬伤,如何认识与应对?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斌。“对不同的动物伤害有不同的处置方法,专业性很强。”他说,“动物伤害的第一时间都在院外,医务人员不在现场是大概率事件,这就需要非医学专业的人员学一些专业的动物伤害的救治技术开展自救。”

  每年10万—30万人被毒蛇咬伤

  每年5至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被蛇咬了怎么应对?

  “蛇咬伤是常见的动物致伤疾病。”赵斌说,无毒蛇咬伤主要造成局部损伤,毒蛇咬伤则会造成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这是毒液从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

  赵斌表示,由于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治,蛇毒可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机体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的蛇咬伤病例达数百万,毒蛇咬伤为10万—30万人,70%以上是青壮年,病死率约为5%,蛇咬伤致残而影响劳动生产者高达25%—3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700多种,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份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以及西南各省份。我国常见的十种毒蛇分别为:五步蛇、蝰蛇、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蛇、竹叶青、眼镜王蛇、金环蛇、青环海蛇。

  被毒蛇咬了是怎么发病的?

  关于毒蛇的发病机制,赵斌表示,有四种,分别为:血液毒、神经毒、细胞毒、混合毒。

  血液毒指的是,蛇毒蛋白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壁,破坏血管壁的有关结构,诱导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的释放,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导致出血。蛇毒溶血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血细胞膜,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

  “神经毒素主要为α-神经毒素(α-neurotoxin,α-NT)和β-神经毒素(β-neurotoxin,β–NT),分别作用于运动终板(突触后)的乙酰胆碱受体和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α-NT竞争胆碱受体,β-NT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再抑制其合成,均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从而引起神经肌肉弛缓性麻痹。”赵斌说,“最常见的此类毒蛇有银环蛇、海蛇、金环蛇。”

  至于细胞毒,赵斌介绍,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可使伤口局部组织透明质酸解聚、细胞间质溶解和组织通透性增大,除产生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外,还促使蛇毒毒素更易于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此外,蛇毒中的蛋白水解酶可损害血管和组织,同时释放组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心脏毒素(或称为膜毒素、肌肉毒素、眼镜蛇胺等)则会引起细胞破坏、组织坏死,轻者局部肿胀、皮肤软组织坏死,严重者出现大片坏死,可深达肌肉筋膜和骨膜,导致患肢残废,还可直接引起心肌损害,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混合毒就是上述三种毒的叠加。

  4种蛇毒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关于蛇咬伤的常见症状,分无毒蛇和有毒蛇两种。

  “无毒蛇咬伤部位可见两排小锯齿状的牙痕,伴有轻微的疼痛和(或)出血,数分钟出血可自行停止,疼痛渐渐消失,局部无明显肿胀、坏死。”赵斌说,“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轻度头晕、恶心、心悸、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过敏表现。”

  而有毒蛇咬伤依据其蛇毒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赵斌介绍,按蛇毒的毒素类型,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

  血液毒。此类蛇毒成分复杂,包含出血毒素、凝血毒素以及抗凝血毒素,具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为咬伤创口出血不止,肢体肿胀,皮下出血、瘀斑,并可出现血疱、水疱,伤口剧痛难忍。全身表现为各部位出血,如鼻腔、牙龈、尿道、消化道,甚至颅内可出现出血;血管内溶血时有黄疸、酱油样尿,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除全身出血外,还会出现皮肤潮冷、口渴、脉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神经毒表现为咬伤创口发麻,疼痛不明显,无明显渗出,常常被忽视。早期症状轻微,1—4小时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流涎、视物模糊、眼睑下垂、语言不清、肢体软瘫、张口与吞咽困难,引起呼吸肌麻痹,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甚至自主呼吸停止。

  细胞毒可导致肢体肿胀、溃烂、坏死,可继发心肌损害、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混合毒可表现两种及两种以上毒素引起的症状,如眼镜王蛇咬伤以神经毒素表现为主,合并细胞毒素表现;五步蛇咬伤以血液毒素和细胞毒素表现为主。

  只要被蛇咬伤,都应按毒蛇咬伤处理

  “没有经验的人很难立即分辨是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因此,只要被蛇咬伤,都应按毒蛇咬伤处理。尽快呼叫救护车。让患者休息,不要活动,以免加速毒液吸收。”赵斌说。

  赵斌表示,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绑扎无需过紧,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肢体下部(即远端)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

  赵斌提醒,不要切开或挤压伤口,也不要吸吮伤口。最好记录蛇的颜色、花纹、长度、头部形状等,或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蛇打死送到医院,帮助医生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动物也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一般动物在大自然的生存中,出于保护自身的原则,会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赵斌说,动物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

  处置昆虫蜇伤,先看伤口有无毒刺

  常见的昆虫蜇伤主要有蜂蜇伤、蝎蜇伤。

  据赵斌介绍,蜂蜇伤是因蜂尾部毒针刺入人体皮肤,并将毒腺中的毒液注入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它是一种生物性损伤。我国常见的蜇人蜂有蜜蜂、黄蜂、马蜂。蜜蜂刺入人体后将毒刺留于刺伤处;其他蜂类大多将毒刺缩回,可继续刺入,偶尔也留下毒刺。

  关于蜂蜇伤的常见症状,赵斌表示,局部有剧烈刺疼、灼热红肿,严重出现水疱或淤血,皮肤变色,甚至坏死。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黄蜂蜇伤还可以发生溶血。

  蝎蜇伤是因蝎子尾部末节有一根弯形呈钩状的毒刺与毒腺相连通,人若被蝎刺伤,其毒液注入人体,对人的局部和全身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全世界蝎子有几百种,我国主要有全蝎和东北蝎。它们滋生于热带和亚热带。

  “蝎子蜇伤以手足多见。蜇伤处皮肤红肿,中间可见蜇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严重时引起局部水疱,甚至坏死,同时可伴有蜇伤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赵斌说,“轻者没有全身症状,重者蜇伤1—2小时后,会出现头昏、头疼、流涎、流泪、视物模糊,甚至发生抽搐、休克和昏迷。”

  对于昆虫蜇伤的现场救护方法,赵斌介绍,首先检查有无毒刺或毒囊残留在皮肤内,发现毒刺要尽快取出,最好用针挑出,不要用镊子夹出,以防夹刺时将毒囊内毒液挤入体内。

  用肥皂水充分清洗患者伤处。其次,冷敷患者伤口,以延缓毒液吸收,减轻肿胀和疼痛。最后,尽快送到医院救治或呼叫救护车。

  清洗伤口,阻止和减少毒素的吸收是救治的核心

  随着养宠物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人们既享受到了与宠物和谐相处的快乐,也可能遭遇意外的宠物咬伤。

  赵斌表示,家养宠物狗、猫的唾液中常带有狂犬病毒和细菌,人被狗、猫咬破皮肤后有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可能。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100%。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每年全球狂犬病病例约5.5万人,其中80%发生在亚洲,大约50%是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据赵斌介绍,狂犬病患者的伤口会出现疼痛、红肿。如果感染狂犬病毒,患者数天至数个月后可能出现烦躁、惶恐不安、牙关紧闭、怕光怕水等狂犬病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一旦被宠物咬伤,应立即用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把伤口内的血液和动物的唾液清洗干净,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很大,软组织损伤严重,则不可冲洗过度,防止引发大出血。”赵斌说,若是开放伤口,不要包扎,并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破伤风抗毒素。

  最后,赵斌提醒,清洗伤口,阻止和减少毒素的吸收是救治的核心。而救治的最低期望值,是不要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包括对伤者的身体和心理。边救治,边联系有能力接收伤者下一步治疗的医院,不要盲目送医。(记者熊建)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