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慕课 > 正文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来源:科普中国-光明网2025-06-19 17:12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生死瞬间:街头行人突然捂住胸口倒地不起、运动场上选手心脏骤停失去意识、商场里老人突发心梗面色苍白……

  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彦娜,对全民急救的必要性、社会意义以及医疗急救模式的数字化创新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场关于“全民急救”的深度探讨,正在击碎一个误解——急救并非医生的专业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生命守护技能”。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一、为什么急救是“人人必备技能”?

  (一)黄金4分钟:生死存亡的关键门槛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 万。而绝大多数的猝死是因为心脏骤停导致的,其中90%以上的猝死是发生在院外。

  心脏骤停后的前4分钟是抢救“黄金时期”,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10%。

  但我国城市120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为12分钟,远超黄金期。卢彦娜指出:“在急救普及度高的国家,院外存活率可达30%以上,差距的核心是‘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缺失。”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120救护车(此图来源于网络)

  (二)意外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从婴幼儿异物窒息、老人突发心梗,再到交通事故创伤、溺水触电,危险可以说遍布现实生活场景。

  卢彦娜提到:“正确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可在1分钟内挽救窒息儿童,心肺复苏配合AED,能显著提升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窒息儿童(此图来源于网络)

  (三)打破“旁观者困境”

  心理学“旁观者效应”显示,围观者越多,主动施救者越少。

  卢彦娜分享了一个案例:“景区突发心脏骤停事件中,数十人围观却无人敢救,直到医护人员抵达。普及急救知识,就是要用技能和法律破除‘不敢救’的顾虑。”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旁观者效应”(此图来源于网络)

  二、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的社会价值

  (一)构建互助型社会文明

  发达国家将急救纳入公民基础教育:例如,德国考驾照需通过急救考试,日本小学开设止血包扎课程。卢彦娜表示:“当急救成为社会共识,‘陌生人救援’将成为常态。”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德国考驾照前需通过急救考试(此图来源于网络)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及时的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重症率,减少住院的可能。卢彦娜解释:“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让重症患者获得更及时的救治,同时也能为医院减少急诊的压力。”

  卢彦娜讲解基础急救技能

  (三)法律为善意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卢彦娜表示:“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敢于参与救助行动。”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三、中国急救科普的现状与突破

  (一)政策支持

  “健康中国行动”将急救纳入公民素养,教育部推动急救知识进校园,交通运输部强调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医疗急救箱。

  另外,以北京为例,红十字会已认证了39家急救培训基地,每年取证人数达16万。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重点场所配备急救箱(此图来源于网络)

  (二)科技驱动

  科技方面,“企鹅急救”小程序拥有一键报警功能,还可以视频远程指导急救,另外它的无障碍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以识别24种方言,用科技打破沟通壁垒,提高急救的效率,在第一时间抢救生命。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企鹅急救”小程序

  四、未来急救科普的三大方向

  (一)分级培训:精准匹配人群需求

  青少年:学会报警、基础包扎,培养急救意识;

  职场人:掌握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建议纳入企业年度考核;

  老年人:通过口诀、动画学习心梗识别方法,如“胸痛持续不缓解,立即拨打120”。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老年人通过医疗科普动画学习知识(此图为AI生成)

  (二)破解农村急救“最后一公里”

  统计显示,农村地区急救首诊依赖村医。卢彦娜提出:“通过远程视频指导村医实施急救,利用无人机配送设备,同时协调志愿者支援,是打通农村急救通道的关键。”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无人机快速配送AED(此图来源于网络)

  针对农村地区村民急救“先找村医”的习惯,试点“村医+无人机+AED”模式:村医通过视频接受急救指导,无人机快速配送AED。破解农村急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仍是当前及未来急救体系建设中需重点攻克的关键领域。

  (三)科技赋能:让急救更智能高效

  未来将推广AED导航系统,手机可实时查询附近设备位置;VR模拟器提供沉浸式实操练习;智能平台整合呼救者、志愿者、医院数据,构建“一键报警、多方协同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

科普慕课|学会这些技能,你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AED导航系统(此图来源于网络)

  【专家简介】

  卢彦娜,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制作:林佳欣、李鑫怡(实习)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急救必知法则“救”在身边(http://h5.live.gmw.cn/cloud/h5/1747360195179137)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