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晒“ABC”口诀实用指南 科学守护你的皮肤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防晒“ABC”口诀实用指南 科学守护你的皮肤

来源:光明网2025-08-04 13:05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早已形成共识。近年来,可见光和红外线对皮肤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因此掌握科学防晒知识,是守护皮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为什么阳光会伤害我们?

  阳光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长波段的紫外线能引起晒黑,表现为皮肤光照部位的弥漫性灰黑色色素的沉积;中波段的紫外线能引起皮肤急性晒伤,表现为阳光暴晒部位出现鲜红色的斑片与肿胀,重度者出现水疱,自觉灼热和刺痛,数日后红斑逐渐消退,出现脱屑和褐色色素沉着;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穿透能力也很强,能达皮肤的深层结构,过度照射能够引起皮肤红斑和胶原蛋白流失,导致皮肤光老化。

  科学研究表明约80%的皮肤老化是由光老化造成的,长期日晒也容易诱发或加重敏感性皮肤、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雀斑、黄褐斑甚至皮肤癌等皮肤问题。

  二、防晒“ABC”:规避、遮挡与化妆品

  A(AVOID)规避性防晒:聪明避开强光

  一天中10:00-16:00紫外线最强,尤其晚春和夏季需减少外出。海拔越高、水面/雪地/玻璃幕墙等环境反射光越强,需格外注意。若必须外出,尽量选择树荫、建筑物阴影等遮挡处活动。

  B(BLOCK)遮挡性防晒:硬防晒更安心

  衣物:穿长袖长裤,颜色越深、密度越高,防护效果越好;或选择UPF>40、紫外线透过率<5%的专业防晒衣。

  帽子与墨镜:帽檐边长≥7.5cm的宽檐帽可覆盖面部、颈部;墨镜需选择镜片足够宽大且能够阻隔紫外线的产品,保护眼周肌肤和晶状体,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宜影响视觉。

  太阳伞:深色或带防晒涂层的伞面防晒效果更佳,避免选择透光性强的蕾丝伞或晴雨两用伞。

  C(CREAM)防晒化妆品:选对产品是关键

  指标解读:

  日光防护系数,简称SPF,是评价防晒化妆品保护皮肤避免发生日晒红斑/晒伤能力的防护指标。当产品的SPF<2时,说明该产品没有防晒伤效果;当产品的SPF值在2~50时,防晒伤效果逐渐提高;当产品的SPF>50时,防晒伤效果增加就不太明显了。举个例子:一般亚洲人在强烈日晒下,皮肤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产生红斑。如果防晒产品的SPF值为15,理论上说,涂抹这款防晒产品后,可以在太阳下停留150分钟(15×10=150分钟)而皮肤不被晒伤。

  防晒指标,简称PA,以“+”表示产品防御长波紫外线的能力。PA等级是根据防晒化妆品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值)来确定的,反映对长波紫外线晒黑的防护效果,是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黑能力的防护指标。PA是体现防晒产品防护皮肤晒黑的能力,分为4级:PA+、PA++、PA+++、PA++++。PA等级越高,表示防晒黑的能力越强。再举个例子:假如你的皮肤在不涂抹任何防晒产品的情况下,晒2小时就会晒黑,那么使用PA++的防晒产品,在同样的紫外线照射下,则需要更长时间才会晒黑皮肤。但是,要注意以上的测量是在皮肤涂抹防晒产品2mg/cm²,而且是涂了以后马上测量得到的数据。生活中我们一般涂搽量只有1/4~1/2,防晒效果会较上述数据大大降低。

  剂型选择:

  日常:水包油型(O/W)乳霜,肤感清爽;

  户外/出汗:油包水型(W/O)或防晒油,防水抗汗;

  妆后补涂:防晒喷雾(需注意避开眼口鼻,高温环境谨慎使用)。

  使用要点:

  出门前15分钟涂抹,全脸用量约食指指节大小,颈部、耳后、手背等暴露部位需全覆盖;每2~3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游泳后需立即补涂。

  三、特殊人群防晒指南

  婴幼儿:幼儿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也可挑选SPF10/PA+以内的物理性(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产品,以霜剂或粉质产品为宜。即使涂抹了防晒产品也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活动。

  孕妇:怀孕期间,孕妈妈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的改变,发生黄褐斑或其他色素性疾病风险增加。因此,妊娠过程中更需要防晒。防晒产品的使用方法同一般成人,但防晒剂配方更加简单,且要购买正规渠道的防晒产品。

  老年人:适度日晒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长时间户外需戴帽、涂防晒,预防光老化和皮肤肿瘤。

  皮肤病患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和所处的状态区别对待,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防晒品。一般情况下,首先选择衣帽等遮挡性防晒。对光线导致的皮肤病,要严格防晒,曝光部位都应该使用防晒产品。对于敏感性皮肤疾病,应先在耳后皮肤试验性用一点儿,无皮肤发红等过敏现象再使用防晒产品。

  四、常见防晒误区澄清

  误区1:阴天/室内无需防晒,阴天紫外线可达晴天的60%,窗边、荧光灯下仍有紫外线,需用SPF15/PA+产品。

  误区2:口罩能替代防晒,普通口罩无法阻隔紫外线,长期戴口罩不防晒会导致“口罩脸”肤色不均,需配合涂抹防晒。

  误区3:吃柠檬、无花果、菠萝、木瓜等水果更容易晒黑,柑橘类水果含有香豆素,能够促进皮肤吸收阳光。若要发生晒伤、晒黑则需要食用足够大的量,且在阳光下待的时间足够长。因此,只有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或自身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人群,才需要注意避免吃这些食物。

  防晒是终身必修课,而非夏季专属。唯有将科学防护融入日常,才能让皮肤在阳光中保持健康与活力。

  作者:胡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护师、皮肤科护士长

  编辑:蔡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滇池畔的“约定”:四十载“春城”人鸥情

  • 安徽宿州:算力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