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5-08-15 09:25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千万IP创科普

  你是否想过,手机为何能越来越轻薄、性能却越发强大?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跑得更远、更安全?航空航天领域又如何不断突破极限,探索宇宙的奥秘?答案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人说它是“天坑”专业,也有人说它是“填坑”专业,到底如何?今天,跟随《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一起走近材料科学的世界。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世界万物皆属材料,材料科学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张文华表示,作为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低热水泥的技术突破则解决了水电站大坝开裂的世界难题,为我国基建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针对网络上材料被称为是“天坑”专业的说法,张文华认为,这是对材料科学的误解。材料科学不仅就业前景广阔,而且发展迅速,学生可从事材料设计、加工等工作,在高端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大有作为。

  “材料学科交叉性强,但这恰恰是优势而非缺点。学生们不仅需要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还要具备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虽然材料科学变化快、发展快,却是人类知识迭代加速的体现。”张文华介绍,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创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谈及新材料,很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在我们日常喝的咖啡中就藏着奥秘。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彭智利主要研究方向为碳基纳米材料的可控、宏量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光电器件及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方向的应用和开发。他介绍,无论是咖啡,还是啤酒和熬煮的中药中,都有碳纳米点的存在。

  碳纳米点是一类粒径在纳米尺度的以碳元素为主体的新型碳基材料,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高、发光性能优异、制备方法多样等优点。近些年在光电器件、能源转换与存储、生物医学及环境监测与保护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我们知道稀土很重要,目前稀土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在显示显像、新光源、X射线增光屏等各个方面。但由于稀土的成本高,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开发碳纳米点,有望取代目前商业化比较多的稀土荧光粉。”彭智利介绍,以往碳纳米点的生产停留在几毫克至一两克之间,他和团队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红光碳点的公斤级合成,产率高达96%。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如今,彭智利依然在材料领域不断探索,面对缺乏高质量、低成本、发光高度可调的固态红光碳点难题,他和团队一遍遍地实验验证,成功实现了碳点荧光基于氢键介导的发光调控,应用于高性能、可调谐LED构建、复杂信息加密系统及指纹识别等领域。“假设现在用我们研发的材料写字,正面看跟背面看甚至是用不同灯照下,它会呈现给你不同的一个信息。”

  在彭智利看来,科研最大的魅力在于未知性,也是深深吸引他的地方。材料科学充满了希望与挑战,青年一代,当为中华兴盛而研究。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蔡 琳 林佳欣

字幕校对

丰菲扬(实习)蔡悠悠(实习)李鑫怡(实习)

统 筹

张 蓉

特别鸣谢

云南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科学报国正当时|不是“天坑”是宝藏!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