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千万IP创科普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
孕育着人类发展的无限可能
作为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加速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期《科普中国-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
将带你走进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解锁逐梦深蓝的工程密码
在大连海事大学的实验水池里
几艘无人艇正在上演一场动态博弈
一艘进攻型无人艇试图突破防守艇的拦截
而三艘防守艇则要阻止其进入目标区域
这场看似游戏的实验
却体现了人工智能与海洋工程深度融合的前沿探索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梁霄介绍
这些无人艇完全依靠自主算法运行
每艘艇内都搭载了微型计算机
实时规划速度和角度
既要考虑自身状态
也要预测“对手”和“队友”的动态
进而形成自主控制
研究初期 团队也认为人工操作更为灵活
但实验结果却表明
无人艇通过算法的提前预判
轨迹往往比人工操作更流畅 更精准
这一发现让他深刻感受到
人工智能在船舶控制领域的巨大潜力
梁霄表示
无人艇研究不仅是实验室里的课题
现实应用的场景也十分广阔
从工业巡航到防范海盗、走私
以及复杂海况作业
智能无人艇的博弈与协同能力
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事实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早已超越了传统造船学科的范畴
它既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也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与人工智能等跨学科知识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侯远杭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涵盖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与管理
还涉及远洋钻井平台
海底采矿装备等工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新兴领域的发展
智能船舶、绿色能源船舶、远海风电等方向
也正在成为研究重点
侯远杭强调
这一学科正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培养船海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仅包括深远海、极地探测,海底资源开发
还将延伸至智能航行,自动避障与远洋自主航行等前沿领域
如果说传统船舶是一艘巨轮
那么未来的智能船舶
就是赋予它大脑和眼睛
让它在复杂海况中实现自主决策
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向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同样展现出广阔空间
除造船厂、研究所、船级社、海事局等传统单位外
智能船舶研发企业、海洋工程装备公司
航运物流及应急救助领域
也日益需要相关人才
从造船厂的焊接火花
到智能船舶研发公司的算法
从港口的巡查管理
到救援打捞的紧急任务
每个场景
都将是青年学子拼起海洋强国梦的一块拼图
侯远杭表示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连着国家的海洋梦
既能助力守护蓝色国土
又能开发具有无限可能的新疆域
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成就感
正是这个专业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王若昕 蔡 琳
统 筹
张 蓉
特别鸣谢
大连海事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