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改造的遗传学材料展现出预期表型时,我确确实实在植物房里说yes,因为那些被质疑的猜想,终于有了实证。”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特任教授祁林林与植物的缘分,始于甘肃农村的田埂上。
1983年出生的他,从小跟着父母下田,对作物生长充满好奇。学习园艺学时,生命科学的规律更让他着迷。在他看来,一粒种子长成植株,如同人从孩童到成熟,背后藏着待发现的奥秘。
祁林林介绍,如果把植物的生长控制系统想象成一个繁忙的城市交通枢纽,那么生长素就如同手持通行证的“指挥官”,每当它出现,就会触发一系列特殊通道的开启。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指挥官”必须通过某种特定方式才能让车辆(下游基因表达)开始行驶。
然而,他和团队却发现还存在着另一条秘密隧道(cAMP信号通路),即使原有的红绿灯系统(Aux/IAA蛋白)还在正常运作,这条隧道也能让车辆畅通无阻。
从2019年开始这项研究,6年时间里,祁林林和团队用无数实验室的日夜成功证实了cAMP作为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重要作用。他期待,这些发现未来能助力农作物改良,为科技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监制
战 钊
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蔡 琳 林佳欣
文案
蔡悠悠(实习)
特别鸣谢
深圳理工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