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爬楼梯的气喘被归咎于“缺乏锻炼”,当莫名的乏力总被解释为“最近太累”,许多人未曾想过,这些日常疲惫的背后,可能是肺动脉高压——这位擅长伪装的“沉默杀手”在敲响警钟。数据显示,高达9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早期被误诊。
从早期易被忽视的隐匿表现到确诊的“金标准”,从就医策略到日常误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罗勤将对肺动脉高压进行详细介绍。
【内容要点总结】
一、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可能是肺动脉高压
1.早期易被忽视的隐匿表现
活动后气短:爬楼、跑步等体力活动时呼吸困难。
不明原因乏力:相同劳动强度下耐力下降,疲劳感加重。
2.病情进展期表现
胸闷、头晕:提示心脑供血不足(右心衰竭前兆)。
下肢水肿:脚踝或小腿肿胀(右心衰竭典型症状)。
腹胀、食欲减退:内脏淤血导致(晚期右心衰竭)。
口唇/指甲发紫(蓝嘴唇):长期缺氧标志(原发病等)。
(图片由AI生成)
3.晚期危重信号
静息状态喘息:平躺时呼吸困难,需垫高枕头。
夜间阵发性憋醒:被迫坐起呼吸。
活动后晕厥: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
关键提示:上述症状非特异性,易误诊为哮喘、左心衰或肾疾病,高危人群(心脏病/肺病/高原居住者)需特别警惕!
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方法
(一)初筛检查
1.心电图:早期线索为电轴右偏(右心负荷加重征象,早于超声改变)。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超声。
2.超声心动图(核心筛查工具)
原理: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非直接测量)。
必须结合其他指标:右心扩大、肺动脉增宽、心功能等综合判断。
(二)确诊“金标准”:右心导管术
操作过程:
局部麻醉后,从颈部或大腿根部血管送入肺动脉,再连接外部的压力装置,可以直接测得肺动脉压力、心脏泵血能力等黄金数据,误差小于2%。
核心价值:
确诊肺动脉高压(平均压>20mmHg)。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心输出量)。
鉴别病因(如左心疾病、先天性分流等)。
安全性:
严重并发症率<0.5%,穿刺点局麻后痛苦小。
三、症状出现后的就医策略
1.肺动脉高压是一个涉及心脏、肺部、免疫系统多个方向的“交叉学科疾病”,建议先挂心内科或呼吸科,再根据医生的进一步判断和建议去往其他科室就诊。
2.肺动脉高压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建议尽量选择有肺动脉高压诊治经验的医院。
3.避免误区:勿因超声报告显示“肺动脉压升高”自行服药(需导管确认);下肢水肿勿仅归因于肾病/静脉病,需排查右心衰竭。
制作:肖春芳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让漏诊少一点,让识别早一点
(https://a-h5-live.neamco.com/cloud/h5/1745990186503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