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您是否知道,人体内竟同时运行着两套血压系统?当高血压已被大众熟知时,另一种隐匿的“肺部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却因症状隐蔽、认知不足,成为被严重低估的“致命刺客”。它可因一顿减肥药、一场未治愈的感冒,甚至一次高原旅行悄然触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罗勤将带大家穿透医学迷雾,认识“隐形杀手”——肺动脉高压。
【内容要点整理】
一、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1.定义:肺动脉高压包括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在海平面,人在平静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正常值为(14+-3.3)毫米汞柱。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肺动脉平均压大于20毫米汞柱应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2.病理本质:属于肺循环系统疾病,病变发生在肺动脉。
3.核心机制: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右心衰竭。
4.功能影响:血液在肺泡进行氧气交换的效率降低,导致低氧血症。
二、肺动脉高压和普通高血压有什么不一样?
1.病变血管不同
肺动脉高压:发生在肺动脉(肺循环)。
普通高血压:发生在主动脉及其分支(体循环,如脑动脉、肾动脉等)。
2.正常血压值不同
肺动脉压:正常收缩压≈20mmHg,舒张压≈10mmHg。
主动脉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3.危害不同
肺动脉高压:主要导致右心衰竭和低氧血症。
普通高血压:导致靶器官缺血损伤,引发心梗、脑梗、肾功能衰竭等(如冠状动脉缺血→心梗;脑动脉缺血→脑梗)。
4.测量方法不同
肺动脉压:需侵入性检查(如右心导管术),无法体外直接测量。
主动脉压:可通过上肢袖带无创测量间接反映(因上肢动脉是主动脉分支)。
5.病因机制不同
肺动脉高压主要由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如缺氧、血管堵塞等)。
普通高血压主要由体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如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
三、哪些人容易得肺动脉高压?
1.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占80%-85%)
基础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房颤。
2.慢性肺病/缺氧患者(占约10%)
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高原性肺水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
3.肺动脉阻塞相关疾病患者
肺栓塞(血栓堵塞肺动脉,急性未及时处理转为慢性)、尘肺/矽肺(肺结节压迫肺动脉,常见于煤矿工人)、结核钙化灶压迫血管、肺动脉内肿瘤。
4.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我国高发)
高危人群: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未及时手术者。
警示:延误手术会进展为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
5.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图片由AI生成)
6.其他特殊风险因素
家族遗传:直系亲属有肺动脉高压病史者;长期服用减肥药或吸毒;肝硬化、艾滋病等患者。
制作:肖春芳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让漏诊少一点,让识别早一点
(https://h5.live.gmw.cn/cloud/h5/1745990186503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