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豌豆能干啥?吃货把它当成一顿佳肴,安徒生写出豌豆公主的美丽童话,游戏玩家们则会把豌豆种在家门口阻挡一大波僵尸的进攻。
而在一位神父的手里,它却变成了推动生物学发展的基础,这位神父就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
作为一名宗教公务员,因为从小经常与父母在农场干活,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务正业”的他,在34岁那年开始研究豌豆。从此发际线逐渐后移,却也玩出了跨世纪的水平。
那么世间好物千千万,为什么孟德尔偏要选择种豌豆?难道他是资深植物大战僵尸的玩家?NO!
在当时,豌豆对孟德尔来说是天选之子,首先它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其次,它的不同性状间差别明显,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第三,豌豆一次能繁殖多个后代,利于收集数据。最后,豌豆花大易于人工授粉。简单来讲就是,豌豆是个孤独强迫症患者,不跟蜜蜂、蝴蝶互动传粉,也不允许自己各个性状间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孟德尔从34种不同类型的豌豆中,选取相对性状明显的进行试验观察,最后选择14种,组成了7组参照物。前后测试近30000株豌豆后,总结出杂交性状在后代系列的分离比是3:1。同时,他认为遗传是由遗传因子决定,而且遗传因子是成对的,一个来源于父,一个来源于母。并总结出了描述这一过程的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虽然现在我们对孟德尔十分敬仰,但在1865年,当孟德尔在布鲁恩自然科学学会宣读自己的成果,准备大干一场时,并没有获得学术界的认同,甚至没有掀起一丝波澜。但孟德尔生前始终坚信“我的时代会到来”。
随着20世纪的到来,3位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他再也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科学家。
农小哥划重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与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并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它让人们第一次知道有遗传因子的存在,并发现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确定不同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间可以自由组合。
联合出品: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科学顾问:柳小庆 金芜军
策 划:冯桂真 廖丹凤 张 楠
统 筹:战 钊 宋雅娟 赵清建
脚 本:冯桂真 蔡 琳
后期制作:刘 明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