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小院:与农民一起成长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科技小院:与农民一起成长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10-29 08: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张福锁和农民在一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的名字和科研事业,与扎根农村的“科技小院”分不开。名称叫“小院”,其实作用并不小。

  科技小院扶贫新模式,提供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同吃、同住、同劳动

  科技小院师生驻扎农村一线,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户亲密接触,建立了互信关系和紧密联系,在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后,通过解决制约性问题,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在一年四季的几百天日子里,我们随时与农民一起讨论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农民一起实施讨论好的解决方案,试验就在农民地里做,整个过程都与农民一起干,既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又使得农民和科研人员一起成长。”张福锁说。

  河北相公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春雷耕地面积1.9亩,主要种植苹果树。科技小院师生与他建立科技帮扶关系,通过跟踪苹果生产全过程,针对性地帮助他制定果园的管理方案,协助购买农资及指导他进行田间管理,以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2018年受倒春寒的影响,当地农户苹果产量大幅度降低,而宋春雷在科技小院师生的建议下,提前打防冻药防治,较其他农户直接减少损失30%。2019年苹果产量约为7000斤/亩,较2015年每亩增产2000斤,果实品质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糖度由12.3%增加到14.2%,每亩果园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在科技小院的精准扶贫下,2019年年底,宋春雷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他还很有信心地说,“要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榜样”。

  让农民成才

  张福锁介绍,科技小院在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技术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推动扶贫与扶智,输血(推广技术)与造血(提升科技素质)的紧密结合。

  在科技小院、农民家里、村委会、小学校、农村街巷等不同地点,师生们采用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自我提高、进步的能力。

  依托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建立的中国农业大学广西金穗科技小院,从2012年成立开始,通过技术讲座、现场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支梯度合理、差别有序的农业专业化人才队伍,截止到2020年9月,累计举办了1000多场培训,让农民工掌握香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种植能手和科技农民,受益人数5万人次以上。

  同时,科技小院帮助公司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仅2019年接纳政府识别的贫困户就业86人,吸收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劳动就业509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近1万多元。

  科技带来智力帮扶

  “几千年的小农生产让农户的观念禁锢起来,比如认为农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行业,认为农业生产不存在科学性,在农业生产环节依靠累积下来的经验就足以应对等。”张福锁在农村一线认识到这一问题。

  他指出,科技扶贫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宗旨是应用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革贫困地区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了让贫困户能够科学地施用肥料,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师生在2017年国庆期间,对贫困户耕地进行了取土,并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实验室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

  同时根据当地种植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测土配方,并协调云南云天化公司向5个深度贫困村发放了总价值20万元的扶贫肥料,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加贫困户收入。

  沽源科技小院经过两年的跟踪指导,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指导贫困户种出优质架豆,使2019年东辛营村贫困户设施架豆产量平均提高10%~20%,病害发生率下降30%左右,收入却增加了67%,达到了1万元/亩的收入水平,为贫困户的精准脱贫做出了贡献。

  如何让贫困群体真正具备长效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很多扶贫主体面临的一大难题。张福锁和科技小院在实践中给出的答案是——科技。(王方)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自贡:非遗贺新春 点亮中国灯

  • 给动车“体检” 保春运安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