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兴模式再升级 脱贫攻坚信心满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大兴模式再升级 脱贫攻坚信心满

来源:大兴发布2020-10-29 16: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五月的草原刚刚泛起朦胧的绿意,大兴区对口帮扶的内蒙古正镶白旗空气中还有丝丝凉意,这些和禹润(北京)公司种植基地日光温室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干劲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禹润(北京)公司就是通过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的推荐落地正镶白旗。2019年,在《大兴区促进对口帮扶协作的农业政策措施》激励下,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以“北京市大兴区合作社+本地合作社+农民”的新扶贫模式,对当地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帮扶,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为当地开辟新的农业产业发展途径。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大兴帮扶模式”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农业产业帮扶聚集效应不断突显

  2019年,在大兴区挂职干部团队、区农业农村局和种植业服务中心的积极引导下,以“小李瓜王”(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为首的6个优秀农业企业积极响应大兴区对口帮扶工作号召,发挥企业社会责任,落地正镶白旗。其中,种植企业4家、无人机喷药植保服务企业1家、收购农副产品企业1家。项目总投资2327万元,流转土地1335亩、建设钢架大棚71个、小型冷库1个。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积极收购当地西甜瓜、南瓜371.55吨,白菜75亩,通过土地租赁、劳务用工、消费扶贫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237人实现增收。

  “良禽择木而栖”,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到正镶白旗投资兴业,在大兴区不断引导下,企业投资意向增多,当地政府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解决落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用水、用电、用工等实际困难。2020年预计新增落地农业种植企业3家,拟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1200余亩,新建中小型拱棚300余个,新建1000平米育苗车间一座,以种植西瓜、红薯、蔬菜为主,预计通过土地租赁、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1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产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2019年,落地星耀镇永合村的两个企业种植西瓜1015亩,带动村民种植1100余亩。“大兴西瓜”模式已成功复制到永合村,在企业的带动下,永合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专业村。今年,仅永合村将流转土地2100余亩,打造5个农业生产种植基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种植结构由单一西瓜种植向西瓜、红薯、蔬菜多种品种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帮扶产业集聚效应。

  在永大村建设种植基地的禹润公司,就是通过已落地的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推荐的。3月20日,禹润公司与正镶白旗星耀镇永大村签订400亩土地流转合同,投资500万元盘活日光温室,翻建后的40栋温室进行种植西瓜、车厘子、蔬菜,市场销售前景非常看好,也为全村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村里的村民,包括贫困人口,只要有务工意愿,生产基地就能提供就业岗位。一个西瓜,“盘活”一个村,“带活”一方经济,将成为现实。目前,日光温室翻建完成了40栋,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已雇佣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人,全年预计带贫不少于30人,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永合西瓜、东仓白菜、五支箭生菜、新河叶菜”已成为正镶白旗新型农业的名片。在京蒙对口帮扶的带动下,正镶白旗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明星”村。

  新技术推广带来传统农业新变革

  西瓜重茬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正镶白旗的瓜农,有经验的种植户,通过对瓜田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轮作周期长,治标不治本,导致了西瓜产量和品质的降低,严重影响了西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摘掉小头瓜、只保三茬瓜,三株瓜苗绑一起、只结一颗甜小瓜,打记号、分岔种、分批卖...... ”这是大兴区援派的农业技术专家为瓜农编的顺口溜,形象又好记。种植企业还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育苗培训,无偿将嫁接技术传授给瓜农,西瓜重茬问题在正镶白旗得到彻底解决。

  正镶白旗水资源严重短缺,为保证种植效果,企业通过安装储水罐、变频管道加压泵、过滤器、施肥器,自动化滴灌及喷淋系统,成功把旱地改造成水浇地,变“废地”为“宝地”。同时,把甜王、777、京欣等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引入正镶白旗。保证种出的西瓜“一鸣惊人”,并从棚室建造、土壤消毒,到西瓜育苗、种植管理,对瓜农进行全程免费指导服务。

  新技术推广、企业对产品的回购保障,再加上北京立征春雨农业专业合作社无偿提供无人机喷药植保技术服务,正镶白旗的种植产业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为当地的农民和贫困户带来了新希望。这些新种植技术完全颠覆了正镶白旗瓜农的传统观念。以前五亩露天旱地趴瓜,总收入不过万来块钱,现在一亩地的一个大棚就能收入1万元。短短一年,瓜农们就从小西瓜里学到了“大文章”,为正镶白旗种下了致富的“金种子”。

  贫困劳动力转变成农业产业工人 出门就上班

  进入永合村,放眼望去,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整齐划一“成方连片”的钢架西瓜种植大棚,微风中随风摇摆犹如一片绿色海洋正在开花坐果的瓜秧田,是村民由贫困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的基石。

  落地企业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事业,以“公司+种植大户+农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京蒙扶贫协作利益联结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以劳务托管方式将南瓜种植基地托管给永合村14名种植大户经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名。公司免费提供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资(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定植机械等),定期邀请专家讲解种植管理知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并以协议价进行回购,户均纯收入3.5万元,最高收入11.69万元。企业的落地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劳动机遇,村民有时间就可以来田间劳作,享受不低于110元/天的工资标准。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年底分红的基础上,还获得一份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成了产业工人。“认认真真劳动、勤勤恳恳致富”成为这方土地农民踏实奋斗的真实写照。

  记者 王燕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