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作物种质新库今年将投用 54万份种质资源开启“数字化”保护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国家作物种质新库今年将投用 54万份种质资源开启“数字化”保护

来源:光明网2023-02-28 17:47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会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

  国家作物种质库负责全国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战略保存,被誉为种子的“诺亚方舟”和种质资源的“中央银行”,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已于2021年9月建成,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种业振兴,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共同发起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启动。双方将围绕种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保护利用,展开全方位合作。

  推动种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和源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性资源。

  在金善宝院士、董玉琛院士、刘旭院士等几代战略科学家带领,及几代种质资源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截至2022年底,我国收集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4万份,保护了一大批珍稀濒危资源;每年向科研、育种和生产提供有效利用10余万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是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共享利用”的原则,始终着眼国家重大需求,有序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在支撑农业领域重大科学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们正在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组织开展作物重要性状鉴定评价。为此,建设好种质资源大数据信息系统,对于提升国家种质库新库的条件能力,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鉴定优异资源的共享应用都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我国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如果把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资源实物共享比作“种质库1.0”的话,那么推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并实现高效共享则是“种质库2.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所长周文彬表示,当前,在建设农业强国和种业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推动种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种质资源工作新的历史使命。“种质库2.0项目”的实施,将对加快我国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将有望促进国家作物种质库信息化水平和保护利用能力的提升,助力农作物种业“芯片”创新发展。

  信息化助力种质资源由大向强迈进

  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在启动仪式上表示,通过数字种质库的建设,将加速我国种业4.0的弯道超车,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希望在建设数字种质库的基础上,未来能够依托整个腾讯集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各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为种业振兴、粮食安全、农业强国做出更具创新性的贡献。”陈菊红说。

  腾讯捐赠款项将在3年内分期分批捐赠完毕,用于支持“种质库2.0项目”的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和完善种质库2.0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二是提升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条件,三是建设可视化交互式信息展示系统。

  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国家种质库将建成面向育种家的数字种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加速育种数字化工具,以及可共享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级基因型鉴定信息,以此来破解从资源到育种的卡点痛点,引领种业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据介绍,除“种质库2.0项目”外,腾讯研究院与腾讯AI Lab还和国家种质库积极探索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落地应用,在种子活力监测、质量检测、发芽率识别等任务中,利用目标检测与识别等视觉技术为种质监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已进入开河期

  • 贵州榕江:花田间 秀盛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