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省了人 增了效 肥了田——科技助力北大荒夏季田管扫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省了人 增了效 肥了田——科技助力北大荒夏季田管扫描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3-08-07 09:04

  游客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游览。记者张涛 摄

  北大荒普阳农场的农情监测系统。资料照片

  北大荒建立的现代化水稻生产基地。记者 张端 摄

  千里沃野,一望无垠,鸟啁虫鸣,绿涛阵阵。在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有着全国最大垦区的北大荒集团夏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暖风吹拂,各种农作物沐浴着阳光雨露,正快速生长。从松花江畔到兴凯湖边,从黑水之滨到乌苏里江沿岸,一场科技兴农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无人机作业解放人工

  在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双峰山管理区种植户闫鹏家地块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向稻田池里喷洒液态肥。

  闫鹏站在地头一边拿手机看无人机的飞行路线,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用无人机往稻田池里施肥喷洒得特别均匀,秧苗吸收好,还能减少肥料浪费。无人机喷洒液态肥效率高,预先在电脑上规划好飞行路线,无人机就可以自行作业,和纯人工作业相比要轻松很多。”

  “一架无人机作业一个小时,相当于一名工人作业五六个小时。”闫鹏说,相同大小的地块,使用这种无人机喷洒液态肥,综合测算人工成本下降了约40%。

  双峰山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张磊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管理区水田面积约2.1万亩,在喷洒液态肥这一环节就能节省约4万元成本。“现在整个管理区洒肥作业基本都在使用无人机,人工洒肥已经成为历史。”

  无人机作业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能减少农药用量,为黑土地“增绿”。

  “无人机打农药,一个小时完成100多亩。”站在地头,北大荒集团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大桦树管理区种植户吴宾指着头顶掠过的无人机说。往年夏管,吴宾打农药都会雇别人家的无人机,今年他和其他几名种植户合资采购了一台新型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比原来提升了约20%,虽然购买无人机增加了不少开支,但农药成本却节约了不少。

  “这种无人机内置了全新的导航系统与算法软件,作业精度大大提高,规划作业路径更精准,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用药量还降低了10%。”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初昌明说,这不仅降低了种植户植保成本,还减少了农药残留,让种出的粮食吃着更放心。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引入生产各个环节,持续提高作业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不久前,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三合屯机场,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架农用飞机冲上蓝天转场后向垦区各既定作业农场飞去,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2023年度农化作业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各机组将在各既定农场执行航空植保任务,为再夺粮食丰收贡献力量。

  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十六管理区,一架加满药剂的航化飞机正在田间进行作业,飞机往复飞行,所到之处带起阵风,吹得稻田起起伏伏,秧苗随风摇曳。种植户魏宝成站在地头望着天上的飞机说,和无人机相比,这种植保飞机每次飞行携带药剂量更大,作业效率更高,药剂雾化效果更好,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快,其所携带的风会将作物的叶片吹起,使叶片正反两面都被淋上药剂,植保更彻底。“相比之下,无人机植保更灵活,在垦区这两种植保方式都很普遍。”魏宝成说,使用飞机航化植保需要种植规模大且集中连片,其他地方使用的很少。

  “3700亩,第一遍航化作业已经完成,飞机一飞就完事,省心,放心,效果好。”在北大荒集团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规模家庭农场场长李振海说,自从种植户们组成规模家庭农场,小块的耕地连成了大片,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每年都会组织航化飞机对耕地进行统一航化作业。“感觉玉米抗病能力更强了,产量也比原来高。”李振海说。

  数字化管理降本增效

  眼下,在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的水稻种植地块里,智能灌溉、浅埋滴灌等多项现代化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夏管工作充满“科技感”。

  共青农场有限公司田边的渠里,清水汩汩流淌。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王炳南指着水流说,前些年给稻田灌溉排水,需要安排专人到田间观察水量、在泵站守着水闸开关,费时费力,水量控制也不精准,现在安装了智能排灌系统,远程使用手机就能开关泵站和农渠进退水闸门,一键完成田间水资源管控调配工作,“智能排灌系统能自动检测水位,自动排灌,水量控制更精准”。

  “智能排灌系统的配套工程建好后,整个夏管期间平均每亩地能节水50多吨。”共青农场有限公司水稻种植户付鹏说,节水降低成本的同时,由于智能排灌系统灌溉更及时、精确,粮食产量也得到提升。

  智慧农业的优势体现在夏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的水稻种植地号内,一套集灾情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和苗情长势监测于一身的农情监测设备,正以24小时立体化的方式对水稻生长情况、空气中温湿度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测。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王帅介绍,依托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可以针对田间出现的状况进行更科学的判断,其所采集的数据还能为灌溉、用药、施肥提供指导。

  第四管理区种植户郑国成有着14年水稻种植经验,今年种植面积接近800亩。郑国成说:“以前一到夏管时节,总得跑到地里观察水层,判断病虫害有没有发生,现在在农场的‘四情测报平台’上一目了然。”

  郑国成介绍,靠人工观察,不仅费时费力,在病虫害前期还容易因观察不仔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现在用“四情测报平台”可以在虫害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早发现早处理,放心又省事。”郑国成说,智慧农业的推广和普及,让夏管工作变得轻松省力。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富镇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地块里,农业数据采集设备在田间整齐排列。绥化分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吴装介绍,这些设备能实时采集作物长势、病虫草害、土壤墒情养分等数据并回传至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平台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后,生成作业指令发送给智能农机,实现智能化作业。

  “我们用这些设备打造智慧农场,工作效率提高了30%以上,粮食增产10%以上。”吴装介绍,今年绥化分公司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和绥化市北林区共打造两处智慧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地块实现了全生产环节智能化作业。“北大荒农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得到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轻松和高效。”吴装说。

  绿色技术稳“耕”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随着黑土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人们保护黑土地的意识越来越强。

  在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岭瓜乡管理区追肥现场,一台智能变量施肥机正在岭瓜乡玉米高产示范田作业。这里的地块被按面积平均划分为一个个“单元”,施肥机在每个“单元”作业都会相应地调整追肥量。

  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业务主管李闯介绍,农场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在田间安装了一系列传感器,能快速高效获取作物叶面积、叶层氮含量等参数,精准识别作物长势情况。

  “我们根据每个单元作物‘饥饿’程度精准开具施肥‘处方图’,可以防止过量施肥,用肥量减少5%到15%,粮食增产5%以上。”李闯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变量化的田间管理,减少肥料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土地因施肥过量造成板结,进而影响粮食产量。

  防治虫害一直是夏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走进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区的绿色农业生产示范田,300亩的地块中分布着16个频振式杀虫灯。川北管理区农业技术员陈雨生指着其中一盏介绍,这种杀虫灯可以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自动开启紫外灯光,引诱并灭杀田间害虫,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专人对杀虫灯进行检修。

  “这样灭杀害虫比使用农药更绿色环保。”陈雨生说,眼下正是各种害虫刚刚开始繁殖的时候,以往喷施农药进行虫害防治,不仅成本高,还会增加农药残留,使用这种杀虫灯,可以达到减少农药投入,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川北管理区种植户万翠华说,地块里安装了这种杀虫灯后,自己省去了喷农药的劳作,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更低,种出来的水稻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在北大荒集团新华农场有限公司青山管理区21-6号地块,用无人机从高空向下俯瞰,垄形弯弯曲曲,与周边地块的直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华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总经理王泽阳介绍,这个地块共有165亩,地块当中有明显低洼。“这样的地块很有可能形成新的侵蚀沟,对黑土地是一种伤害。”

  王泽阳说,如果在这样的地块中还按照常规的方式起垄,在雨天,雨水会顺着垄沟将表层黑土冲进低洼处,长此以往会形成侵蚀沟,进而不断“蚕食”沟边耕地,造成黑土流失。“现在我们接近等高线起垄,让垄的走向与等高线走向一致,能将大部分水土直接拦在垄沟里。”王泽阳说,为了适应新垄形,新华农场有限公司农技人员将夏管时要使用的农机适当减少了垄宽和马力,以便作业更灵活,更好地适应新垄形,“预计产量能提升3%到5%,我们拭目以待”。(记者黄腾)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