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三个提升”,有利于推动各地明确标准、聚焦任务,加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于广袤乡村来说,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其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古建村落等物质资源,还要利用好节庆民俗、乡规民约、传统艺术等非物质资源。
需要看到,农业强国建设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也要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找到适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关键是要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明确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依托资源禀赋制定科学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要主动到市场的环境里经风雨、强筋骨,分析和利用新的市场环境、技术条件、营销手段,以市场需求来重塑产业供给,以营销创新来提升产业价值,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需要看到,当前部分乡村产业大都只着眼于生产环节,难以真正实现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对此,需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建链补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格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此外,还可整合当地的文旅资源,充分挖掘历史传承和文化优势,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农民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最关键的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朋友的急难愁盼出发,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一是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持续推进农村供水、道路、能源、信息和住房安全等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二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养老资源下沉到社区、街道,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三是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约束力,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四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让广大农民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探索出许多体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创新做法,极大提升了基层群众自治积极性。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群众自治全过程、各方面,能够确保基层群众自治的正确方向,进一步筑牢党的群众基础。
当前,要着力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振兴,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高效治理,离不开各种人才。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一方面,要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另一方面,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各地农村探索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驻村法律服务制度,对提升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需要加强法治教育,继续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范嘉琪 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