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2022年启动实施。两年时间里,“头雁”项目累计培育全国31个省(区、市)的学员35800名,46所培育机构积极参与。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头雁”项目培育机构之一,两年来,陆续为湖北、江西、湖南等10个省(区)培养了4046名“头雁”,超过全国“头雁”总数的十分之一。
2023年4月,在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中心组织的“头雁”培育机构考核中,华中农业大学位列第一名。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头雁”培育,不仅要“育”好,还要通过搭建多方交流平台,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扶持“头雁”发展壮大。
“头雁”进校园,农民上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多次参加“头雁”项目开学典礼。他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宗旨,将“头雁”学员按照一年制研究生进行培养。
“头雁”学员会在华中农业大学进行一个月集中学习,由校方整合资源,保障“头雁”班在校内完成集中授课。学员与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呈现出“‘头雁’进校园,农民上大学”的新图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傅廷栋、陈焕春、李培武等专家多次为学员授课,讲授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根据“头雁”学员的产业需求,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21支产业导师团队,为每名学员配备一位专业指导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并指导学员完成《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产业能力提升计划书》。
“头雁”学员结束为期一年的培育后,需要通过答辩方能结业。邓秀新院士、张献龙院士都曾先后到学员基地开展现场帮扶指导。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带队,用100天时间走访了100名“头雁”学员基地,各导师团队先后赴10个省开展现场帮扶,指导人次1000余名。
搭建校“雁”合作的桥梁
华中农业大学在扎实开展系统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五裕”计划,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了“头雁”项目学员与各方的交流平台,推动“政策、产业、金融、技术”融通,给予学员立体、全面的支持。
华中农业大学组织“裕享·头雁论坛”160余场,其中跨省(区)论坛12场,极大促进了学员的交流合作。此外,还邀请了2022年头雁学员参与“裕享·头雁讲堂”12场,实现“老雁”带“新雁”。
华中农业大学组织“裕思·党建活动”60余场,强化党员学员榜样作用;组织“裕融·头雁市集”和“裕融·品牌推介”促进产品展示、交流,组织金融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等与学员交流,协助学员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员走进大学生课堂、组织学生到“头雁”基地等共同培养农科生的“裕农”活动,让“头雁”们在更大范围发挥了作用。
构建立体化长效服务模式
“农业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盈利。”来自湖北的“头雁”学员江珊说。国家大宗蔬菜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项朝阳教授的《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农产品营销策略制定的思路》,让她明白质量是品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打开了自己的品牌创建思路。
华中农业大学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和调研实践四大模块,在校内外广邀良师,成立了25个教学团队,新建200多门“头雁”课程,通过前期调研,根据学员需求,为学员量身打造课程。
“在学校上课期间,我们团队有了联合成立公司的想法。12名‘头雁’学员联合成立了安徽头雁甄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施丹老师多次到公司指导工作,还在公司建立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安徽头雁甄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凤美介绍。
华中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学员跟踪服务,搭建了“头雁”企业上下游线上平台,为学员和导师实现零距离交流、信息共享建立渠道。学校与学员企业签订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联合攻关、共建基地、专家工作站等协议30余项。
作者:赵慧 王景伟 兰之祥(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