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来源:光明网2024-06-13 11:27

  杉科水杉属的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是著名的孑遗植物,也就是在远古的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因位于少数几个没有被冰川淹没的地点而得以存活繁衍至今的植物。这些幸存植物的形状与在化石中发现的同类植物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它们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这些植物对研究古代气候、地理、地质和生物等的演变,以及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都具有重大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水杉何以从化石中“复活”?

  孑遗植物种类很多,在中国就有一百多种。但唯有我国特产的水杉是“从化石中复活”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水杉是如何“复活”的?

  1939年,日本京都大学讲师三木茂博士发现了一种和红杉(Sequoia)相近而又有差异的植物化石,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叶子:红杉的叶子是互生的,而这种化石上的叶子却是对生的。

  三木茂在1941年将这种植物发表为新物种的时候,为它命名为Metasequoia。Meta为变化、改变之意,以示和红杉的姊妹关系,而当时植物学界断定Metasequoia已经在第四纪冰川时灭绝了。

  1941年冬天,我国植物学家偶然在湖北省利川市山野小溪旁发现了一棵从未见过的大树种类;到1946年,人们才惊觉它竟是Metasequoia化石的活体。1948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和郑万钧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确定了水杉的学名以及其在植物进化系统中的重要位置。该论文指出,水杉本来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期毁灭了水杉家族的绝大多数成员,零星“幸存者”分布于我国重庆石柱、湖北利川及湖南西北部,因为当地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效削弱了冰川带来的伤害,幸运地躲过一劫。但由于身处深山僻壤,这些“幸存者”一直未被植物学家们看见。

  水杉成为“20世纪植物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现代植物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树木学和古生物学界的关注、重视和高度评价。水杉被发现之后,我国各地便开始大量引种栽培,也被世界各地广泛引进栽植。这就是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故事。

  著名的园林树种

  水杉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珍稀种类。这不仅因为它的种子发芽率低、野生种稀少,也因为它的较强适应性和出色的“颜值”。

  水杉树适宜在我国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生长,喜光,不耐贫瘠和干旱,但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很耐寒也不怕高温,北至东北南部可露地生长,南可抵广东;生长快,移栽容易成活,因而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绿化树种之一。

  水杉树形高大挺拔,可达35米,灰色的树皮裂成长条状脱落;它主干修直、侧枝斜展、小枝下垂,成年后树冠像是高高的尖塔;淡绿色的叶条形对生,在侧生小枝上排成二列,细密的枝叶如同一片片大鹅羽毛,轻盈飘逸;冬季叶片与小枝一同脱落,唯留褐色球果悬垂于枝桠间。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秀丽的水杉枝叶(陈俊通 摄)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冬季宿存的球果(陈俊通 摄)

  水杉的名字源于它可以在浅水中生长。它的根系发达,树干基部常膨大,体现了它的耐湿特性。水杉姿态优美,枝叶疏朗而秀丽,秋季金黄,入冬变为褐红色或古铜色,特别适合种在庭院的水边欣赏;兼有固堤护岸、防风除尘的效果。若在湖中小岛点缀数株,亭亭玉立,颇能入画;再以常绿树为背景,秋色更为相得益彰。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美丽的水杉林(陈俊通 摄)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冬天的水杉林(陈俊通 摄)

水杉:从化石中“复活”的孑遗植物

水杉的秋色(沐先运 摄)

  水杉的其他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水杉有一定的抗二氧化硫能力,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在街道或建筑区内栽植,更能有效净化空气。它还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故也被大量用于沿海防护造林。

  水杉木材质轻软,纹理直,结构稍粗,早晚材硬度区别大,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不仅水杉的种植开发越来越广,野生种群的保护和天然更新的扶助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珏(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陈俊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策划:谢芸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秘鲁首都利马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8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