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渔降盐治碱”,荒置盐碱地成为农民增收“聚宝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以“渔降盐治碱”,荒置盐碱地成为农民增收“聚宝盆”

来源:光明网2024-07-10 16:57

  保障粮食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则是严守耕地红线。作为可以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宜耕盐碱地资源的开垦,能够有效补充粮食耕地面积。

  我国有14.87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盐碱水域,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同时,部分地区由于灌排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而退耕。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盐碱地的利用已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包括洗盐、脱盐等改造后发展水稻、栽莲(藕)等种植业,可结果经济、社会效益都不佳。直到20世纪80年代始才逐步形成利用综合养鱼技术改造盐碱地的路径。

  经过多年探索,证明综合养鱼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个有效途径。盐碱地的特点是“旱、涝、碱、瘦”,有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不宜农作物生长。以渔、农、牧、副综合利用的开发思路,逐步地建立起鱼、粮(棉)、草;鱼、畜、禽;鱼、畜(禽)、草等综合养鱼生产模式,并获得了可观的综合效益。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率先开展了盐碱地渔业开发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发现了盐碱水质的多样性,摸清了制约盐碱地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在陕西大荔内陆盐碱水域成功养殖中国对虾,开创了内陆盐碱地水产养殖先例;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利用黄河水在低洼盐碱地开展水产养殖获得成功……这些荒置的盐碱地竟然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东海水产研究所一直牵头在进行盐碱水养殖技术攻关,开辟了继淡水、海水之后新的水产养殖空间,还探索创建了“以渔降盐治碱”的盐碱水土渔业综合利用模式,使荒置的盐碱水土,成为既可种粮种菜又可养鱼养虾的“鱼米绿洲”。

  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五农场,利用弃水回用工程将稻田浸泡产生的盐碱水引入池塘,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和耐盐碱淡水鱼类的养殖。该地区土壤含盐量高,脱盐困难,盐碱稻田产量和收益低。通过“池塘—稻田”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土壤全盐含量降低20%以上,水稻、南美白对虾和耐盐碱淡水鱼平均亩产分别达750公斤、250公斤和1000公斤以上,池塘亩经济效益和盐碱地整体亩均效益显著提升,既保障了水稻增产稳产,又增加了每亩收益。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通过“池塘—稻田”模式,有效治理了土壤盐碱化问题。开挖池塘后,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分汇聚到池塘中,新田耕作层土壤盐分大幅下降,稻田种植的芹菜、甘蓝、西红柿、大麦、油葵等农作物长势良好,近2万亩土地得以复耕或重新用于农业种植,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了新途径。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富民村,通过降盐排碱改良工程和池塘集约化养殖,成功改良了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度从21.01下降至3.55,改良较好的田块,水稻亩产达502公斤,盐碱较重田块,水稻亩产160公斤,改变了重度盐碱地寸草不生的状况。“以渔降盐治碱”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实践证明,以盐碱地水产养殖为基础、以生态改良为目标的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不仅不与农业争水,开辟了水产养殖新空间,而且降低了土壤盐度,让荒废的盐碱水土重现生机,构建了宜渔则渔、宜农则农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保障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储备后备耕地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4月1日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起草,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我国首个盐碱地水产养殖领域的国家标准《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正式实施。

  据起草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来琦芳介绍,在传统的农业意识中,大多数盐碱水是无法利用的,特别是盐度超过2‰的,对农业种植有影响,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盐碱水就应该废弃。另外,基于对盐碱水的认识不足,有些养殖户仅仅用盐度来判定水质是否适合养鱼、养虾,并参照海水,在水质检测之后缺什么就加什么,将淡水配成海水去使用,这样不仅养殖成本高,易加剧水土盐碱化。

  《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国标的发布,为盐碱水成为养殖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盐碱地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我国内陆盐碱水资源量大、利用率低,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当下,盐碱水土渔业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把白色盐碱荒地变成鱼米绿洲,为了看到百姓丰收的喜悦,有许多“来琦芳们”还在穿过茫茫沙漠,在一步一个脚印啃着盐碱地开发这块硬骨头……

以“渔降盐治碱”,荒置盐碱地成为农民增收“聚宝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来琦芳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本文图片和部分资料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来琦芳

  策划: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精密产品 闪耀进博

  • 从“广交天下客”到“进博朋友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