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来源:光明网2024-08-19 10:00

  众所周知,花朵是孕育果实的器官,它们由层层叠叠的花萼(花瓣外一圈起保护作用的构造,多为绿色)、花瓣包围着花蕊组成;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大部分花都是多枚雄蕊围绕着中间的雌蕊。细小的雌蕊之所以能享受一重又一重的“集体护卫”,是因为它是植物繁衍后代的果实的前身(内含种子)。

  雌蕊从上到下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雌蕊底部是膨大的,当仅有一个花柱或花柱合生时酷似酒瓶。不过有一种树木名为“日本晚樱”(Prun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的树木,花冠最中心却是一片绿叶,花儿为什么会“结出”叶片呢?

  日本晚樱有什么特点?

  樱花树是蔷薇科樱属几种乔木的统称。有先花后叶的山樱,花为深桃红色;还有花叶同放的东京樱花,花为粉色。这两种花色单一,花期很短,1周左右就凋谢,且多为单瓣。日本晚樱是樱花树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花期长,且花色丰富,有纯白、粉白、深粉、淡黄、浅绿,花瓣有单瓣、半重瓣、重瓣,盛开时花团锦簇,如云似霞。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陈俊通 摄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陈俊通 摄

  日本晚樱是山樱的变种,树高一般在3米-8米,属于乔木中较为低矮的树种。它的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如同拖着一条长长的小尾巴;叶片边缘镶嵌了一圈尖牙般的重锯齿,齿端伸出纤细整齐的长芒,使整个叶片显得精致细腻。叶柄顶部有1-3个圆形腺体,这是蔷薇科樱属大部分树木叶片的共同特征。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拖”着“小尾巴”的叶片

  日本晚樱的花期是每年3-5月,它花大色艳,气味芳香。除了赏花,春季新生的幼叶也各具情态,从黄绿、红褐到紫红色,斑斓多彩。因而是樱花中的优良树种,在日本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园艺品种极多。现代园艺家还繁育出了能四季开花的“四季樱”。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日本晚樱的彩叶品种(陈俊通 摄)

  日本晚樱起源于何处?

  包括日本晚樱在内的樱花树据说起源于我国。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种后,逐步传入我国长江流域、西南部等多个地区。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盛唐时,无论宫苑深廊还是民间田野,均可目睹樱花绚烂绽放之。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古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将其植于庭院中观赏。

  当年万国来朝,日本深慕中华文化之璀璨,樱花随着建筑、服饰等一并被日本朝拜者带回。因此,日本栽种樱花的历史比中国要晚一千余年。

  花朵为什么会“结出”叶片?

  作为植物生殖器官的花朵,由外向内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这四部分其实都是由叶演变而成的,或者说是叶片的变态,因为它们虽然形态上与绿叶相差较大,但都像叶片一样内含稍分枝的维管组织(即叶脉)与丰富的薄壁细胞,原始的植物如玉兰,其花被片(分不清花萼、花瓣的花冠结构)上可明显看出脉纹;只是除了花萼之外,其他三部分(花瓣、雄蕊、雌蕊)的薄壁细胞里缺少叶绿体。因此有植物学家提出花朵其实是一种适应繁殖的变态短枝。

  雌蕊由一个或多个心皮构成,每个心皮都是一个变态的叶片。心皮两边折卷接合起来,就形成了瓶状的结构,进而发育成子房。

  既然花朵的结构就是变态的叶片的组合,说明日本晚樱花朵中心的绿叶其实是一种退化或者返祖现象。看下图,左边的绿色雌蕊就像一片绿叶正在对折过来靠拢。

花中为何“结出”叶片?认识樱花家族的奇特成员

  日本晚樱的应用

  日本晚樱喜光,喜欢湿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性土也适应,但不耐盐碱。其耐寒性较强,因此极受我国北方城市绿化的青睐。

  日本晚樱树姿洒脱,花枝繁茂,可以大片栽植形成“花海”景观;也有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的锦团,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此外,还可作小路行道树、花篱或盆景。一般而言,日本晚樱以群植为佳,并配植常绿树作衬托。

  除了观赏价值外,樱花还是护肤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花蕾还具有“镇咳祛风”的药用价值。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策划:谢芸

  审校:王诗涵(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