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地处美洲大陆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被称为“天涯之国”。对于中国来说,它远的像是“天涯”,从北京坐飞机到智利最快需要26.5小时,其中空中飞行时间23小时!
智利国土狭长,南北长430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只有200公里,气候也各不相同。北部多高山,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前出了世界闻名的“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小于0.1毫米。
这里因此也成了“天文之都”,吸引了欧美日等各国来智利建设天文台站。于是一群中国人也不远40000里来到了智利。
正文之前,先给各位看官上点智利土产车厘子,以示敬意。旺季的时候这东西大约8-10元/公斤,吃到饱啊,有没有!再来一份新鲜海胆,配上老干妈别有一番风味。
言归正传。智利北部为何能坐享“天文之都”美誉?简单来说有四个原因。
首先,在阿塔卡玛沙漠无云的夜很多,每年约300-330天,因此望远镜的实际利用率很高;其次,它处于高山沙漠地带,降雨量很低,据统计1570年至1998年长达400多年时间几乎未曾下雨,所以空气很干燥,因此大气对星光的吸收少,容易看到更暗的星;另外,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大气很稳定,看星星很锐利,抖动很小;最后,沙漠里荒无人烟,城市灯光很少,因此天光背景很暗。
然而在地球上满足上述要求的并不仅有智利一家。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光学天文条件与智利北部几可媲美,而南极高原的Dome A在红外波段的透明度甚至可能更为优越,但为何独独智利能吸引这么多光学、红外、射电甚至伽马射线望远镜项目来此安家落户?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好的台址距离港口和高速路不远,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比较低。另外,智利政府一直以来对其它国家来智利发展天文非常支持,除了出台为科研设备的进口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更是在智利签证申请表的“职业”和“在智利的活动”项目中将天文单独列为选项之一。
除了上述天文优势和政经优势以外,在智利发展天文对中国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那就是在经度和纬度上的互补。对于许多需要长时间跟踪观测的天体(一般统称为“时域天文”)的研究,在智利拥有中国自己的台站是未来必不可少的发展配置。同时,近地空间天体的监测也亟需这种互补性台站的尽早布局。因此,在智天文观测基地将成为我国未来天文研究、航天事业和空天安全等方面全球布局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站点。
美国和欧洲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智利建造天文台,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他们尝到了甜头,仍在不断扩大规模,建造更大型、更昂贵的天文设备。据统计,未来10-20年,智利将坐拥全世界70%的天文望远镜设备。考虑到ELT(极大望远镜,口径39米),GMT(巨型麦哲伦望远镜,25米),8.2米LSST(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ALMA(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 submillimeter Array,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4个8米VLT(甚大望远镜)这些总投资约45亿美元的大型设备,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日本从上世纪末开始加入这一阵营,包括加入ALMA项目、建成ASTE(阿塔卡玛亚毫米波实验望远镜)、在海拔5650米建造6.5米光学红外望远镜TAO(东京大学阿塔卡玛天文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不甘落后,在智利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并在智利安装了口径为1.6米的KMTN(韩国微引力透镜望远镜网络)之一。欧美日等科技强国在智利总共建成了8个天文台站,已云集了近千人的科研和后勤队伍。
左:荒漠之中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 右:银河下的ALMA望远镜阵列。
于是我们不远万里的,也来了。下面是硬广时间......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简称南美天文中心,暨中智联合天文中心)是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一个海外项目,其主要目的为满足科技创新国际化和我院“走出去”战略需求、实现我院天文研究跨越发展、促进我院天文单位与南美国家在天文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拥有了约200平米的办公面积,约10多名常驻科研人员和8名联合博士后,发表文章百余篇,获取望远镜机时折算成运行费约500万美元。
国家天文台通过中智中心,在智利成为了具有独立法人的国际科研组织,发展成为我国对智利及国际天文界和其他科学领域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桥梁和窗口。
2016年11月22日,习主席与巴切莱特总统在智利共同见证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UCN)关于合作建设和发展天文观测基地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见下图),计划在2-3年时间内,把UCN所属的、具有国际顶尖天文气象条件的文特峰站点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水准的天文观测站。
欢迎回来,下面继续放干货。先展示我们科研以外的工(美)作(图)。
下图是2017年10月我们在文特峰天文台安装台址监测设备,包括DIMM望远镜、全天相机、气象站和夜天光仪等。看上去很美好,但每次开车上山时我都得让最右边的胖小伙坐在车辆左边,以免翻车。
仰视文特峰,目前我们只有两个集装箱,一些台址监测设备。
这是我们的DIMM望远镜,在大麦云和小麦云的映照下,是不是显得格外“巨大”?
下面这张是央视记者来访时在台站附近的“沙漠之手”拍摄的 ,像不像五指山?
这就是可爱的羊驼,但不是我拍的,因为野生羊驼很难用手机拍到,它们胆子不大,看见人来就躲着走。
总而言之,这里不仅有诱人的樱桃与可爱的羊驼,还有绝美的星空,更有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中国天文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如果你有一丢丢动心,那么随时欢迎加入!
作者介绍:
王炜,国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员,现任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涵盖电离气体星云、年轻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太阳系外行星大气的探测和性质研究。参与撰写天文专业书籍《现代天体物理》和天文科普书籍《观天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