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月球地名之间的渊源
在众多的月球地名中,有没有与中国相关的月球地名呢?中国在整个月球地名的发展史中的参与度又如何呢?
我们梳理了一下,到目前为止,IAU最新公布的月球地名列表中与中国相关的月球地名一共有22个,其中包括1个着陆区名称、16个环形坑和5个卫星坑名称。
*注:表中景德、万玉和宋梅三个名称的准确中文翻译未定,因为它们的原始申报文件至今未找到,不知道这三个人具体指代谁?准确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地面应用系统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努力确认。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两个曾经使用过的、以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坑,但后来均被其他名称所取代而不再使用,他们分别是宋梅坑和李白坑(现为休谟Z坑)。宋梅坑是由于后来确认实际为月溪,故在1985年被更名为宋梅月溪;李白坑则是由于历史上天文学家们曾以包括李白、巴尔扎克、雨果等在内的世界级文学家命名过一批环形坑,并在地图上予以使用。
但这些名称由于IAU的命名规则不允许以文学家或诗人的名字来命名地理实体而未被正式批准,在IAU后续公布的地名列表中,李白坑在2006年被Hume Z(休谟Z坑)这一名字所替代。
在这22个与中国相关的月球地名的命名过程中,中国与其渊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7年以前的被动命名阶段。月球地名的命名史实际上也是各个国家在月球和行星探测领域实力的较量和体现,从最初的欧洲,到随后的美国,再到苏联首次获取月球背面影像,最后到人类月球探测高潮的掀起,我国一直游离于月球地名的大家族之外。
这一阶段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国际天文学界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之中,2007前命名的与中国相关的15个月球地名实际上都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本着命名应体现国际化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将中国几位杰出科学家以及悠久历史文化中出现的相关人物用作月球地名之用。
从时间上主要包括四个阶段,60年代有一个,从1970年开始,随着我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月球命名表中的中国人名开始逐渐增多,70年代有8个,80年代有2个,2006年又增加了5个卫星坑的命名。
第二阶段是以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为标志而开启的自主命名阶段。这一阶段中,我国总共2次向IAU提出了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申请。2007年绕月探测工程成功后,嫦娥一号获得了包括月球南北两极在内100%覆盖的全月面高精度影像数据。我们利用影像数据在清晰度及覆盖性上的优势,着重对月球南极和北极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分析,并于2010年首次向IAU提出了全月面范围内的10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申请。
2010年8月,IAU正式批准了位于北极和南极的毕昇(Bi Sheng)、蔡伦(Cai Lun)和张钰哲(Zhang Yuzhe)三个环形坑的命名。这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国际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2013年,嫦娥三号首次成功实现了我国的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为了便于对着陆器和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所开展的科学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解译和交流,依据美国阿波罗任务和苏联月球号任务的命名惯例,对着陆器在降落过程忠可作为关键导航点或用作位置标识的环形坑、着陆位置区域、着陆器附近或巡视器巡视路线附近的典型精细形貌、具有科学意义或获取重要科学成果位置点附近的典型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二次向IAU提出了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申请共计16个。
2015年10月5日,IAU正式批准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和“太微”。剩余12个位于广寒宫区域范围内、玉兔号月球车巡视路线附近的精细地形,分别以古代天文星图中的星官名进行命名,由于其尺寸小于100米而未获IAU的正式批准,但考虑到这些地名在解译嫦娥三号探测活动及科学成果方面的重要性,IAU建议可作为非官方的地名予以推广使用。
“广寒宫”名称的正式批准,使得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的“嫦娥”(环形坑)和“玉兔”(月球车)在“广寒宫”(着陆点)相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批准名命的“紫微”、“天市”和“太微”名称则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星图中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概念,这种采用中国古代天文成就来命名我国当代月球探测成果的方式,既符合IAU名命原则又不容易引起歧义和争论,更重要的是表示了对我国古代天文工作者和天文科技成就的敬意。
图 嫦娥三号着陆区附近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结 语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作为月球科学与应用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月球探测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7个自主申请命名的月球地名,将我国的科学成就、悠久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了月球这颗美丽的星球上。
由于我国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方面的出色表现,IAU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WGPSN)邀请一名中国科学家作为命名工作组的委员,2015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正式成为WGPSN首位中国成员,也是该委员会的第九名委员。这些成果充分展示和体现了我国当前月球探测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我国在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已基本了解了月球地名的来龙去脉,由于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起步较晚,相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目前已批准的月球地名,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地名数量还很少。但我们坚信随着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逐步推进,月球以及太阳系其它天体上一定会出现更多代表中国的符号,我国的月球地名家族成员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