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来源:光明网2019-05-31 13: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图1:使用焦距135mm镜头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大麦哲伦星系的细节

  在星野摄影逐渐普及的大背景下,部分摄影爱好者把目光投向了充满神秘感的科学摄影领域——深空天体摄影。可惜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和复杂程度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再加上对器材和天空条件的高标准要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笔者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要想拍摄深空天体,是不是需要很昂贵的设备?还要花费许多时间在路上,以尽可能的远离城市灯光?实际上,这只说对了一半,除了昂贵的设备与黑暗的夜空,深空天体摄影是最能够体现“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领域,没有之一。对摄影师来说,科学知识与艺术修养,二者缺一不可。这听起来似乎难以企及,好在任何事情都有入门环节。下面介绍用最简单的器材,带你初步体验深空天体摄影的领域。

  器材准备

  对深空天体摄影来说,昂贵的器材的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花掉巨额的预算。在入门期体验间,你只需要以下清单里的内容:

  带导星功能的星野赤道仪

  带M档功能的数码单反或微单

  一支中长焦镜头(135mm定焦或70-200mm均可)

  连接镜头与赤道仪的支架

  稳固的三脚架

  定时快门线

  对于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份清单里也许只有星野赤道仪需要额外置办,一套带导星功能的星野赤道仪并不昂贵,体积也相对小巧。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图:2:入门级深空天体摄影装备

  拍摄计划

  跟星野摄影不一样,深空天体的亮度很弱,受月光的影响较大,在上弦月和下弦月之间的夜晚,你可能只有半个夜晚适合拍摄工作,且夏季的夜晚尤其短暂。手机日历上的农历日期可以帮助你选定月光较小的日期。

  此外,还应该有明确的拍摄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星座还没有认全,想要熟悉并确定深空天体的位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按照季节的不同,列出了最容易拍摄的深空天体如下:

  春季:波德星系M81与星爆星系M82(大熊座)

  夏季:礁湖星云M8(人马座)

  秋季:仙女座大星系M31(仙女座)

  冬季:猎户座大星云M42(猎户座)

  除了春季以外,这些目标亮度都很高,甚至肉眼直接可见,所以寻找起来也比较简单。前提是,你要熟悉星座的基本位置。在指导学生拍摄深空天体之前,阅读星图、掌握星座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选择好日期和目标后,只需等待一个晴朗的夜晚并赶往拍摄地。拍摄地的选择也是有要求的,首先要远离城镇灯光污染,海拔尽量高一些以避免雾霾的影响,四周最好不要有树木、山包等的遮挡。条件允许的话,去专业的天文台站是非常好的选择。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图3:像北美洲星云这种天体,并不需要太长焦距的望远镜就可以拍到。

  拍摄前的调试与对极轴

  接下来,你会进入一个专业的操作领域,赤道仪极轴的指向和仰角调整都必须做到足够精准,这样才能稳定的跟踪天体,抵消地球自转的影响。步骤如下:

  安装赤道仪并使极轴大致朝北

  安装重锤和照相机镜头系统

  调整重锤至平衡位置

  调整赤道仪水平

  天黑以后精确校准极轴

  赤道仪首先要保持水平,可以用气泡水平仪来判断,否则接下来的调整都是有偏差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校对极轴。在北半球,亮度为2等的小熊座α(北极星)距离北天极很近,我们可以利用它的位置来校准极轴。当然,首先你要学会找到它,这是另一项基本功——利用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

  目视寻找北极星很简单,但要在极轴望远镜里锁定它就需要一番努力了。极轴镜视场一般比较大,但要确认北极星是哪颗,仍需借助辅助工具的帮助,如同伴的指星笔。

  当赤道仪水平、极轴和平衡都调整完毕,就需要精确对焦了。转动赤道仪指向,瞄准一个有亮星的天区,利用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放大显示)来确认星点是否合焦。星点在准确合焦时应该呈细小的点状,暗星也能够清晰的被看到,如果星点模糊,请仔细对焦。

  实际拍摄过程

  星野赤道仪比较简单,一般打开电源后就开始跟踪了。注意它的跟踪速率,是否在恒星速档位上。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手动定位深空天体了,有多款手机app星图软件可以帮助你找到上述深空天体的大概位置。这类赤道仪的重量轻、刚性比较差,所以要当心在调整镜头指向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校对好的极轴出现偏差。最好在正式拍摄前,从极轴镜里确认下北极星的位置是否出现变化。

  首先是构图预览,你需要把相机调整至M档,并使用很高的感光度(如12800或更高)以换取较短的曝光时间(5-10秒),提高预览的效率。对于135mm左右的镜头视场,定位天体和调整构图还是相当容易的。

  接下来就是拍摄参数的设置,我用仙女座大星系举例,调整拍摄参数如下:

  调整相机至B门,并接上定时快门线。

  镜头光圈调整至最大,或缩小0.5-1档。

  感光度调整至1600或3200

  曝光时间调整为60-120秒

  使用RAW格式拍摄

  在这里,定时快门线的作用很关键,一个是曝光时间的控制,一个是避免按快门引起的抖动。按下启动按钮,定时快门线开始操控相机曝光,并自动倒计时。

  大约1-2分钟后,你就能通过液晶屏里看到拍摄成果,也许这张作品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过恭喜你,你已经开始入门了!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图4:单张曝光的钥匙扣星云

这里有一份深空天体摄影攻略请查收!

图5:如今的单反相机,即使的单张深空天体也有不错的信噪比。

  总结

  深空天体摄影领域博大精深,受篇幅限制,我只能管中窥豹的帮助大家了解它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深空天体并不一定是装备精良的爱好者的领域,如今的星野赤道仪已经拥有足够的跟踪精度且价格便宜,配合大口径中长焦镜头甚至标准镜头,也可以实现明亮天体的拍摄工作。

  如果再继续深入,导星、叠加、暗场平场、偏置、线性拉伸、数字冲印、Lab模式调整、冷冻CCD、LRGB合成、窄带滤镜……一句话,这是个深不见底的大坑!

  作者:戴明,系中科院行管局(中科科学)旗下的天文科普专家,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十余年。目前负责天文课程开发与天文社团培训,曾多次带领学生远赴额济纳旗、贝加尔湖、埃及等地开展天文摄影活动。旗下学生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各类科技竞赛奖项,并刊发在《天文爱好者》、《中国国家天文》等杂志上。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