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来源:光明网2019-08-12 17: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约20万年前,发源于非洲的智人逐步向亚洲、欧洲迁移。得益于更大的脑容量和更细致的石器制作技术,他们成功取代了当地的直立人。15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人开始了对亚非欧大陆以外世界的探索,发现并占领了“新大陆”,即美洲大陆。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新一轮的对外探索,人造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人类的足迹也可能在20年内到达火星。未来的巨型太空望远镜或将直接看到几十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图1.太阳系

  我们并不清楚科技时代之前的两次迁移是为生活所迫,还是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亦或兼而有之,但毫无疑问,最新一轮探索的内在推动力主要是好奇,毕竟在这个年代,人类生活富足。为了生存而探索外太空?不存在的!

  那么“好奇宝宝”科学家们到底在好奇什么呢?他们好奇的是,地球和地球上繁衍的生命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人类是否是飘荡在茫茫宇宙、亿万星系中的一缕孤魂,是否在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星球上存在着生命,存在着智慧与文明,甚至存在着可以实现空间跳跃、降维打击的高等文明?

  天文学发展到今日,人类已经知道这个宇宙有千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每个星系有千亿颗恒星,平均每3颗恒星周围有一颗行星,每2.5-30颗类太阳恒星周围有一颗宜居带类地行星,或许还有更多的卫星。比如太阳系,有8颗行星、几百颗卫星,其中与地球尺寸类似、在过去或现在或将来可能拥有生命的行星和卫星不止5颗。因此,宇宙中类似地球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可能有3千亿亿颗!当然,能够孕育生命不代表一定会孕育和发展生命,更不能代表在某时刻有生命和文明存在。

  Frank Drake在半世纪前提出了著名的Drake公式,用于估算银河系内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的数量N。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同的研究给出的N值范围很广,从9.1×10-11到15,600,000,相差18个数量级。窃以为这样的研究,倒不如掷硬币,正面表示“风景这边独好”,反面表示“天涯何处无芳草”呢。

  当然,人类并不满足于这个过于简单的Drake公式,而是在循序渐进的用科学的方法来搜寻地球外的生命,包括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卫星以及太阳系外的宜居带类地行星。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在此笔者只简要介绍太阳系外行星探索中立下汗马功劳或已列入计划或还处于讨论之中的空间望远镜项目(图2)。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图2.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空局(ESA)已开展、即将开展或在讨论建议之中与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相关的空间望远镜项目

  这些项目分两类,一类是搜寻行星,一类是研究行星。前者包括成果丰富、独立发现超过4000颗行星候选体的开普勒(Kepler)巡天项目,和刚投入使用的、期待发现类地行星的苔丝(TESS)巡天项目,以及计划2026年开始工作、旨在搜寻宜居带类地行星的柏拉图(PLATO)项目。这些行星猎人(planet hunter)项目,将发现大量的系外行星和几十到上百颗宜居带类地行星。所谓宜居带,指的是行星系中适宜生命存在的区域,主要依据是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以供生命的孕育和早期发展。目前已发现的宜居带行星大约50颗,而它们大部分是在比太阳活跃许多的M型矮星附近,研究表明恒星获得很可能迅速摧毁岩态行星的大气,使得行星不再宜居。

  撰写本文时,笔者正在第一届TESS科学会议现场,许多令人兴奋的新发现如雨后春笋,比如TESS发现小于三倍地球半径的行星可能比理论预研更多,比如发现了更多的宜居带类地行星,可惜绝大部分内容不允许在社交媒体发布,不然可以朋友圈发很多美图了。

  瞄准这些太空探索项目发现的类地行星和宜居带类地行星,以及太阳系周围的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更多旨在探测这些类地行星大气的计划,包括专用于探测行星大气的CHEOPS(CHaracterising ExOPlanet Satellite)项目,ARIEL(Atmospheric Remote-sensing Infrared Exoplanet Large survey)项目和HabEx(Habitable Exoplanet Observatory)项目,以及通用空间望远镜但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研究类地行星大气、探索生命起源的JWST(James-Webb Space Telescope),LUVOIR(Large UV/Optical/IR Surveyor)和OST (Origins Space Telescope)。

  其中,CHEOP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精确测量行星/恒星半径比,ARIEL只能针对大的、热的行星做大气研究。口径4米的HabEx和6.5米JWST望远镜应该能够对岩石行星进行初步的研究,但对于类太阳恒星周围的宜居带类地行星几乎无能为力。口径9米或者15米的巨无霸LUVOIR望远镜和口径9米的中远红外望远镜OST毫无疑问非常强大,但其预算也很吓人(30-50亿美元!)。

  是不是挺让人纠结的?掷硬币只需要一个硬币,做研究需要无数个硬币。

  事实上,据路边社消息,HabEx,LUVOIR和OST被NASA选中的可能性不大,性价比不高或者风险太大,而同期提出的X射线空间天文台项目Lynx的呼声更高。对于系外行星研究领域,这是个巨大遗憾,然而,对中国天文学家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一个抓住前沿方向、追赶欧美的机会。

  系外行星领域,包括系外行星的探测和刻画,在中国方兴未艾,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观测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行星领域的专家早已深刻认识到这个差距,并提出了几个行星探测空间项目建议,主要目标是太阳系领域的宜居带类地行星。这些项目独辟蹊径,敢于创新,如成功,对中国和世界系外行星领域都将有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国家天文台联合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大学等单位,德国马普地外所、马普天文所、剑桥大学等单位,计划推出一个以我为主、多国合作的系外行星大气探测专用4米级空间望远镜,配备紫外-光学-红外低分辨率光谱仪和光学高分辨率光谱仪,集中研究GK型主序恒星附近宜居带岩石行星和类地行星的大气,探索可能存在的生命表征信号,比如臭氧、氧气(图3),比如叶绿素和嗜盐菌(图4)。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图3.太古代、元古宙和现代地球的反射光谱,可见紫外的臭氧分子吸收,光学波段的氧分子、水和甲烷的吸收。图来自于G. Arney (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地外生命:风景这边独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图4.行星表面海洋(蓝色)、针叶林(绿色)、嗜盐菌(红色)的反射率。图来自Schwieterman (2018, Handbook of Exoplanets)

  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again,砸人砸钱砸技术,试图回答我们一直好奇的那个问题,到底是地球这边“风景独好”,还是“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也是个艰巨而持久的任务。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步伐还未真正开始,更有未知的困难藏在迷雾之中,需要不止一代中外天文学家和技术专家不懈的拼搏和努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王炜,系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现任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太阳系外行星。参与撰写天文专业书籍《现代天体物理》和天文科普书籍《观天者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