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来源:光明网2019-11-01 09: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言必称多波段天文学的今天,不同覆盖频率的巡天项目早已将天空扫描了无数遍。无论是可见光下的群星璀璨、星系遍布,高能天空中的黑洞喘息、粒子奔涌,抑或红外辐射所穿透的尘埃翻涌,还是射电波段的氢云弥漫,都揭示了宇宙迥异而又彼此关联的不同面目。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不同频段的天空图像(图片提供:GSFC/NASA)

  不过波长达到米级的低频射电波一直以来都是高精度大型巡天的盲区。其实个中原因非常简单,这一频段天生就存在多且复杂的干扰多信号(如各式电视、广播电台、气象卫星以及对讲机都在这一频段工作,而大气电离层的湍动也会引入可观的不确定性),传统形式的天线长波分辨率也很是逊色(哪怕使用FAST这样巨大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所能达到的分辨率也只有零点几度,甚至比满月的视直径都要宽),因此要想得到具有科学意义的米波观测结果,谈何容易。

  好在荷兰射电天文学研究所(ASTRON)新近公布第一批数据的低频2米波巡天(LoTSS)正在填补这一空白。这项由低频阵LOFAR进行中的计划旨在测绘120-168 MHz频段上的整个北天,这次发表的结果只是个开端而已,其只涵盖了大约15平方度的天区,涉及的数据体量只及最终产品的50分之一。就算如此,这里也蕴涵了超过32个射电源的信息,很多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全新的。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LoTSS巡天第一期结果的30分之一天区覆盖,其中可见大量点源,另外还有不少表现出了延展结构的射电星系。图中的满月只用于大小比较,不带有任何位置信息。(图片提供:Judith Croston and the LOFAR surveys team;满月影像提供:Gregory H. Revera/Wikimedia Commons)

  LOFAR能够开展如此壮举的要诀在于大大提升系统分辨率的干涉仪技术与带来波束指向灵活性的相控阵设计。LOFAR阵列由遍布荷兰本土以及欧洲各国的50个站点组成,每个站点都包括大量小型廉价固定式天线,可以被视作是一组相控阵;而各站点两两相关,一道构成了强大的干涉仪系统。采用相控阵干涉仪设计的好处不仅在于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更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在记录数据时,LOFAR的天线毋须旋转,望远镜的波束指向是通过软件处理来进行合成的,由此让同一组设备同时瞄准不同的目标就成为了可能。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LOFAR使用的偶极子天线特写。(图片提供:ASTRON)

  当然,LOFAR所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相对军用设备而言,射电天文学专用的相控阵天线对数据处理精度要求要高得多,因此波束合成工作需要启用海量的计算资源。LOFAR是最早运用此类设计的范例之一,未来这样的结构还将用于平方千米阵(SKA)的低频阵,后者可以让观测灵敏度在LOFAR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数量级。不过LOFAR跨越大半个欧洲的超长基线(最长可达1500千米)让它具备了哪怕SKA也难以比拟的分辨率优势——在LoTSS巡天所涵盖的波段上,LOFAR甚至能解析出不到0.5角秒宽的细节。

  现在LoTSS巡天已经观测了北天的1/4,不过这第一批公布的结果只占已观测的10分之一还不到。这些数据所对应的天区大致以北斗七星的勺柄为中心,总面积约合424平方度。光是这些内容就足以塞满1000万张DVD光盘了,今后全面的巡天能带来多少信息,足见一斑。

  在频率如此低的天空中,LOFAR看到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相对来说还算幸运的是,研究者找到了这32万余个低频源中差不多70%的光学对应天体,它们大抵是河外星系。由于LoTSS的观测频段属于射电连续谱的范畴,巡天所见的星系低频射电辐射多半来自星系中央黑洞的活动,其中还揭示出了大量蜿蜒绵长的喷流结构——而环绕着贯穿黑洞喷流的磁力线作螺旋运动的带电粒子就可以发出这样的辐射。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射电星系3C31的低频射电(红色)与可见光(蓝白色)合成图。(图片提供:Volker Heesen and the LOFAR surveys team)

  LoTSS巡天初期结果中尤其吸引人的是,该项目在几乎所有扫描过的较大质量星系中都看到了黑洞喷流的踪影,说明它们中间的黑洞都处在吞噬周边物质的活跃期,这为星系演化与特大质量黑洞的起源带来了重要线索。

  除此之外,星系以及星系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能产生弥漫的低频射电波。这是由于在相互作用期间,星系际介质中的带电粒子会被激波或湍流所加速,这些粒子也能够通过非热辐射的方式昭告自身。由此,我们可以窥探某些在光学波段并不明显的星系/星系团并合过程。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由于LoTSS的灵敏度,它这次还发现了大量孤立星系团的低频射电辐射,虽然这样的辐射水平相较并合中的星系团低了很多,但也绝不为零。这说明粒子加速的过程也可能存在于更大的尺度上,毋须并合过程即可发生。

LoTSS巡天:低频天空的高清图像

  旋涡星系M51及其伴星系的低频射电(红、黄色)与可见光(灰度)合成图,可见两个星系的相互作用在星系之间并无可见光的区域留下了射电辐射的痕迹。(图片提供:Sean Mooney/LOFAR Surveys Team/Digitized Sky Survey)

  LoTSS其实并非LOFAR的第一个大规模巡天项目。2015年公布第一批数据的多频率快照巡天(MSSS)是该阵列进行的最早尝试。不过如其名所示,MSSS的要点在于以较快速度扫描北天,灵敏度要比LoTSS低上百倍,其分辨率也因为并未充分利用LOFAR的海外站点而远逊于后者,只有2角分上下。而在LoTSS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在针对牧夫座、洛克曼空穴以及Elais-N1等重点天区进行更深入的观测,以图让灵敏度更上层楼,从而了解高红移宇宙的整体环境以及恒星形成、星系核活动史的演化。

  最终当LoTSS完成后,整个数据集将以空前的分辨率和SKA全面落成前最高的灵敏度,提供数以千万计的低频射电源信息。而现在,低频宇宙的模样才刚刚开始展现。

  作者简介

  张博,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获博士学位,现在国家天文台FAST科学部从事射电数据处理相关工作。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