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来源:光明网2021-08-20 14: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剧烈的太阳爆发会向日冕-行星际空间释放大量高能电子,进而扰动近地空间环境。在光学、紫外波段,高能电子在稀薄的大气中只能产生非常微弱的辐射,现有的观测技术根本无法看到这些信号。但是,高能电子可以在射电波段产生比背景辐射强数万倍到数千万倍的辐射增强信号,从而使追踪太阳高能电子束的起源、加速和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在射电波段看见太阳高能电子束!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1. 太阳射电频谱图示例-比利时ARCAS和HSRS频谱仪在2017年9月6日观测到与X9.3级耀斑有关的射电爆发,包括射电II,III,IV型暴以及叠加的尖峰,斑马纹等频谱结构(图源:https://wwwbis.sidc.be/humain/event_x9_20170906.php)

  太阳射电暴,是指太阳在射电波段的辐射流量增强现象,通常在宽带动态频谱图(频率-时间图)上表现为各种有趣的频谱结构(图1),如太阳射电I、II、III、IV、V型暴、脉动结构、斑马纹结构、尖峰爆发等,它们通常反映出爆发源区各异的物理环境以及辐射机制等诸多重要信息。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2. 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到的太阳射电III型暴频谱图,此图观测频段为1.1-1.34GHz(图源:黄静、谭宝林,2012)

  在太阳射电频谱结构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便是射电 III 型暴(图2,图3)。其在频谱图上表现为快速频率漂移,频率范围可覆盖1 MHz-10 GHz,频漂率 > 10% 中心频率每秒,具有较高的辐射亮温度和较短的寿命,常常成群出现,并与太阳耀斑密切相关。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3. 太阳-行星际射电III型暴频谱图,由瑞士Bleien射电频谱仪(图中200-900 MHz)、法国Nancy频谱仪(图中15-80 MHz)、日地关系天文台搭载的无线电监测装置STEREO/WAVES(图中0.1-14 MHz)观测结果拼接而成(图源:Reid et al. 2014)

  那么,太阳射电 III 型暴与电子束有什么关联呢?这要从它的产生机制说起。

  通常认为,太阳射电 III 型暴是非热电子束以约 0.3-0.8 倍光速沿开放磁力线向外传播时产生的,是高能电子束穿过日冕和行星际空间产生的信号,为远距离示踪这些电子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目前为止,大家普遍认为射电 III 型暴主要的产生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机制,高速电子束流沿磁力线向外运动,在远离加速区处,快电子追过慢电子,在等离子体中形成“尾瘤不稳定性”,产生强朗缪尔波,通过波-波相互作用和等离子体辐射过程转化成可被观测到的电磁波,形成 III 型暴。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4. 左图:耀斑标准模型示意图,右图:太阳射电III型暴卡通图,来自重联区向上运动电子束产生正常漂移III型暴,向下运动电子束产生反常漂移III型暴(图源:Bastian et al. 1998)

  电子束沿着这些大尺度磁力线以不同的方向运动时,在频谱图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形状。除了从高频漂移到低频的正常漂移III型暴(负漂移),还有从低频漂移到高频反常漂移结构(正漂移)(图4),射电辐射从高频漂到低频,再漂向高频,在频谱图上呈现 U 形状即称为U型暴,同样相似的J 型暴(图5)也都是 III 型暴的变种之一。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5. 欧洲低频阵LOFAR观测到的射电J型暴频谱(上图)成像结果(下图)(图源:Reid et al. 2017)

  由于太阳是个“面源”,日面不同位置处的射电辐射强度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单一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指向太阳时,得到的是整个日面的总流量变化。因此早期由于射电望远镜技术发展的限制,对太阳射电III型暴的观测研究主要是利用频谱观测中的频漂率、偏振度,引入一些模型假设来进行物理参数诊断。

  近十几年来,综合孔径和多波束射电望远镜逐渐发展起来,并成功实现对太阳的全日面射电成像,使得我们能够看见射电III型暴的空间轮廓,获得辐射源区的位置和空间结构信息,并且得到电子束空间演化的动力学特征。例如陈彬等人利用美国甚大阵 VLA 的射电观测追踪了太阳射电III型暴的空间位置(图6),发现在耀斑过程中电子束离开重联区沿着磁力线向外运动,非常完美地描绘了高能电子束的运动轨迹。

太阳射电III型暴——“看见”电子束

图6. 美国甚大阵VLA观测到的射电III型暴频谱(上图)成像结果(下图)(图源:陈彬、余思捷等人,2018)

  太阳射电III型暴,对耀斑源区物理过程和高能电子的加速过程有着灵敏的响应,有利于我们理解太阳爆发活动的触发机制、爆发源区的等离子体密度、温度、磁场强度和源区空间尺度以及高能电子能量分布、加速与传播机制等物理过程。

  随着太阳宽带频谱成像设备的发展与完善,如中国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美国欧文斯谷日像仪EOVSA,以及大型射电天文设备欧洲低频阵LOFAR、美国甚大阵VLA开展对太阳的观测,还有建设中的中国明安图米波-十米波日像仪,国际平方公里射电阵SKA等,都将会极大的推进太阳射电III型暴的成像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太阳爆发过程中高能电子的动力学行为,为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提供可靠的、来自源头的证据!

  作者简介:陈星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太阳物理和太阳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文稿编辑:赵宇豪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