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首页> 科普频道> 环保科普 > 正文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9-08-21 10: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近日,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图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选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攻坚克难的30个生动案例,充分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现将这30个案例予以编发,供大家学习借鉴,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引言】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摘要】

  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全程推动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先行探索,他在福建工作时就针对木兰溪治理提出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1999年至今的20年间,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方法,从攻克技术、资金和拆迁等难题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逐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态、文化的统筹兼顾,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向“生态之河”挺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莆田市也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打造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木兰溪治理是“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为加强流域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以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久久为功、系统治理的思想提供了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生动范本。

【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水安全 全流域系统治理

  一、背景情况

  水可兴万利,亦可成大患。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5公里,一路东流入海,哺育着莆田大地。木兰溪弯多流急,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不足,且软基河道多为淤泥,治理难度很大,洪水一直未被驯服。据1952—1990年近40年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一次中等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屡伤群众。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

  1999年第14号台风过境,木兰溪洪水暴涨,莆田受淹45万亩,近3万群众被迫转移,2万学生停课。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赶赴莆田指导救灾时强调: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1999年12月27日,他亲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一期试验段现场,参加义务劳动,为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木兰溪治理的序幕。从此,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同志“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逐一克服软基筑堤、裁弯取直、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难题,接续推进木兰溪治理。至2011年6月,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共整治河道15.54公里,新建堤防28.03公里,新改扩建水闸18座,累计投资16.76亿元,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结束了莆田城区不设防历史。从此,木兰溪洪水归槽,未再造成重大洪涝灾害,下游21.5万亩兴化平原、70多个行政村和近百万人口不再受水患困扰。

  水患治好了,如何管好水、用好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是考验莆田的长远问题。一方面,木兰溪流域水生态问题凸显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美好环境的向往产生矛盾。特别是流域内南北洋水系和东圳水库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污水排放量大但处理率低(仅83.5%),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不够完备,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一度较为严重,等等。另一方面,生态空间与经济用地产生艰难抉择。莆田是福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用占全省1/40的土地养育了全省1/10的人口,人与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争地的现象曾经十分普遍,尤其是主城区南北洋河网水系纵横密布,侵占河道、争占水生态空间现象较为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莆田市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方法,从攻坚克难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一步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态、文化的综合治理,历经20年不忘初心的坚守和奋斗,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向“生态之河”挺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莆田市也创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样本。

  二、主要做法

  2000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通过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木兰溪的治理之路,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莆田的生动实践。

  (一)系统治理,

  从单一防洪走向全方位生态建设保护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莆田市因地制宜,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文化相结合,开启了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新征程。

  1.治理理念,从注重防洪到“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木兰溪治理始于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但其治理目标绝不仅限于防洪。早在2012年,莆田就已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一是防洪保安。推进木兰溪干流全线防洪工程全面闭合,加上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县级以上城区防洪已100%达标。二是生态治理。改良修复过度硬化的河床河滩河岸,维护河床天然形态,恢复滩地河沙覆盖植被,保留古树古桥古民居古码头,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00多公里,打造错落有致的河道环境;实施水系连通、截污收污、清淤清障、生态引水等,推进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连互通,打造源清流洁的水域环境。完善65平方公里生态绿心保护体系,保护荔枝林6000亩,建成荔枝林景观带11条,形成“城市绿肺”,水面率达15%以上;2017年,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文化景观。建设生态亲水设施,保留河道乡愁野趣,保护历史遗迹,沿溪建设多样化绿道323公里,配套城市景观休闲,建设木兰陂、兰溪等十大公园,挖掘复原南北洋河网人文历史,打造了人文荟萃的滨水景观。以河道水域为纽带,串联淡水湖景与人文景观,水脉、地脉、文脉“三脉汇流”,建成木兰溪生态文明、东圳精神等水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了木兰溪水文化景观。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治理方式,从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莆田市将这一要求首先用于解决河道“裁弯取直”难题。坚持“改道不改水”,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水面,形成城市内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裁弯取直”后的旧河道,如今成了人工“玉湖”,周边规划面积6768亩,崛起了一片集人居、商业、文娱、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城。

  2014年,莆田又开始以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代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在全流域构筑四道生态防线: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一道生态保护防线,强化封山育林,改造林分林相,治理水土流失;出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流域”的双重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省级试点,全省首家创立生态公益林市级补偿机制。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二道生态治理防线,通过全流域入村进田治污,重点解决流域内53个村的垃圾、污水等点源污染和农田果园的农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生态综合整治入库河流比例超过70%;开展污水零直排试点,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乡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在沿河环库周边21公里内,设置第三道生态修复防线,实施搬迁工程,641户村民20万平方米的房屋全部搬迁;实施退果还林、退田还草1.2万亩,建设生态库滨带。四是在解决水污染的前提下,设置了第四道生态法治防线,颁布实施《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通过3年行动,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Ⅲ类提高至稳定的Ⅱ类优质水标准。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3.治理范围,从注重下游到上下游干支流全域统筹。治水需要岸上水下协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进入新时代,木兰溪治理从下游延伸至上游、从一溪两岸拓展到全流域。一是从下游走向上游。选择下游作为先手棋,狠抓木兰溪防洪减灾。2011年下游防洪堤闭合后,105公里干流全线动工,两岸75公里河岸也纳入木兰溪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建设,覆盖了70%以上河段,让木兰溪全线“高颜值在线”。二是从干流走向支流。在干流治理的同时,665公里南北洋水系治理进入全新阶段,断头河、瓶颈河全面打通拓宽,易涝点逐年治理销号。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小流域治理、水系连通等现场会先后在莆田召开,为全省树立了观摩样板。三是从水域走向陆域。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莆田按照“水岸协同、属地管理”的原则,以“企业承包、政府监督”的方式,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将环境管护的“大扫把”交给专业机构,实现路面与河面统一保洁。此外,通过入河排污口管治、畜禽养殖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点源面源污染,管好“岸上的事”,确保“河里岸上齐抓共管”。

  (二)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生态兴则文明兴。莆田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进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1.坚持空间管控,构建生态走廊。一是划定水生态空间,编制了《莆田市城乡水系及蓝线规划》,在河道两岸划出100米宽的绿化带和河流恢复自然坡岸的空间,留足两岸1公里生态控制线,东圳水库将汇水区域全部划入保护区,构建环河湖生态缓冲带;加强建筑控制线管理,实施木兰溪及干流两岸建筑退距工程,推进城市拥溪、跨溪、沿溪发展。二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上游封山育林,设立源头自然保护区,面积27万亩,保护水系、森林、动植物等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达73%,2018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中游退耕还林、退田还草,保证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下游保护荔枝林和生态绿心,系统修复河口和湿地。流域内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项目;工业园区外严禁审批工业企业项目,沿岸食品加工等污水排放企业逐步退出或搬迁;将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和汇水支流两岸500米划为“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取缔,土地全部复垦或转型成苗圃等第三产业用地。

  2.坚持以水定城,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流域生态用水,注重工业节水减耗、生活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推动企业利用厂际循环用水等高新节水技术。2013年,莆田市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二是限制高耗水项目落地企业进驻。主动淘汰一批投资大、税收高但高耗水项目。三是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出台《关于莆田市重点产业投入和产出控制指标的意见》,创新性加入了环保、能耗等产业准入条件,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构建电子信息、鞋业、工艺美术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等4个500亿产业,构建LNG冷能梯级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3.坚持借水兴业,打造经济高地。一是拓展城市空间。依托木兰溪系统治理,连片推进莆阳新城、木兰陂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开启了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阶段,建成区面积从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至现在的93.5平方公里。同时规划了兴化湾南岸、仙港等一批工业园,全市园区面积从1999年的19.39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70平方公里。二是保障经济发展。沿岸水患“洼地”如今成为经济发展“高地”。上游仙游县获评“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下游城厢区、荔城区,原是水患频发地,现在鞋服产业蒸蒸日上。2018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达2242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人均生产总值增加近3万元。三是助推乡村振兴。依托木兰溪系统治理产生的文化、景观效益,建成九鲤湖等13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挖掘樟龙溪等河道周边乡村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效益变成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三)传承创新,

  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管理体系

  木兰溪能够从“水忧患”走向“水安全”,继而迈向“水生态”,推动“水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莆田历任决策者清晰地认识到治理木兰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必须坚持久久为功的思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接力,积小胜为大胜,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奋斗目标。

  1.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同志“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嘱托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指示,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20年传承接力,从成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至今,先后6任市委书记都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指挥部总指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攻坚时期,市委书记、市长坚持每半月轮流到项目一线,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1999年开始,莆田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16份文件,平均每任书记、市长任上出台2份以上。目前,正在制定《木兰溪流域保护条例》《绿心保护条例》,进一步维护木兰溪的健康生命。

  2.深化河长制。实行流域双河长,增设县乡党政主官为木兰溪第一河长,亲自督导问题河道;实行河长日,将每个月20日设为河长日,规范河长常态化履职;建立“智慧河流”平台,利用“河长云”App、电子河长等,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信息化;企业河长认养河道,做到“政企共治”;设立民间河长基金,成立乡愁河长、校园河长等350支民间护河力量,为河湖安上“扫描仪”“千里眼”。中央文明办、水利部2018年在木兰溪畔启动“关爱山川河流·保护乡村河道”志愿服务暨公益宣传活动,对莆田给予肯定。创新定期通报、公开曝光、有奖举报、服务外包、严肃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在莆田电视台《新闻联播》开设“河道曝光台”,设立有奖举报百万奖金池。市委开展木兰溪系统治理专项巡察,市监委对有关问题发出监察建议书,纪检组同步监管,组织部常到一线考核,压紧压实河长责任部门职责。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排污、超标排污、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3.探索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出台《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探索从社会、市场筹集资金,建立生态基金,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生态补偿资金按照上年度市财政总收入3‰,采取市级财政和下游区财政共同筹措,主要按照水质达标考核进行分配,鼓励上游地区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的水资源。据统计,近年来莆田市每年为上游地区仙游县筹集6000万元左右生态补偿金,用于集中防治水污染,清理小、散、乱、污主体,统一处置污水排放,使木兰溪上游和东圳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4.建立“执法+司法”生态保护机制。立法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拟订木兰溪流域水安全、绿心保护等条例,保障流域水源地等水质稳定。司法衔接,同步设立公检法河长制工作站,成立流域环境保护警务队,征收生态修复保证金,督促开展补植复绿217亩。执法联动,公检法、农林水、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执法,打造“快速立案、快速审查、快速审判”涉河涉水犯罪案件办理模式。

  5.实行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出台《莆田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相关评价考核体系,每年一评价、五年一考核;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办法,有效推动矿山开采等自然资源扰动地生态恢复。

  6.创新投融资机制。木兰溪系统治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持续投入的过程。为此,莆田市整合了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的经营性资产,2012年重组了一个总资产百亿元的水务集团,覆盖源水、水源保护、调水、供水、自来水、中水回用等全产业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乡村振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与城乡二元供水格局,整合国有、民营水厂,建设大水厂、大管网,提供水量水质水压可靠的供水,基本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从供水到水处理的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指导意见》,探索公私合营的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水质考核模式,缓解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资金压力。同时,出台了资金保障政策,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继续专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要求“玉湖片区内市财政土地收入的80%必须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设,且专项使用、封闭运行”。

  (四)党建引领,

  汇聚木兰溪治理持久力量

  莆田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汇聚起全市上下治理木兰溪的热情和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木兰溪治理蓝图逐步转化为现实。

  1.夯实组织战斗堡垒。木兰溪治理伊始,莆田就以项目为单位,创建了“党支部+指挥部,推进项目加速度”模式,每个工程项目都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支部围绕项目攻坚的每个节点和难点,组建征地拆迁等党小组、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引导党员主动承担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以木兰溪治理成效检验广大党员的初心使命。目前,全市共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135个、党小组212个,在美丽莆田建设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2.发动党员攻坚克难。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集结优秀党员干部参战木兰溪治理等项目,仅近三年就选派了3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他们积极践行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法(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坚持领导赴“前线”、干部下“一线”、党员上“火线”,开展住村夜访、争先创优等活动,带头爬坡过岭,示范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木兰溪治理。

  3.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建立了“一线考核”“巡回蹲点考核”等机制,推行“典型工作法”,开展了“十佳护河使者”“十佳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作为。同时,对工作不力、作风漂浮的干部,给予调整处理。

  三、经验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木兰溪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效,归根结底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不动摇,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的结果。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绿色发展实践的根本遵循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各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过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到的正确论断。莆田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充分调动起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全域系统治理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实践证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发展生产力,就是在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

  (二)全面系统治理是推进绿色发展实践的科学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寻求科学正确的治理修复之道和保护办法。治理过程中既要考虑防洪治理,又要考虑生态保护;既要考虑水利设施安全适用,又要考虑和谐景观;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民生需求。只有结合实际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三)创新体制机制是助推绿色发展实践的重要保障

  木兰溪系统治理取得的每一次进步、生态保护的每一项成果、高质量经济的每一年发展,都离不开精准科学的施策与体制机制的创新。河长管河模式的创新、打造安全生态水系的创新、搭建综合执法平台的创新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水资源资产化的新路、水源地保护共同执法等,都需要通过创新打破原有的束缚和既定的框框,以生态保护的思想作引领,以健全细致的考核奖惩机制为推手,推动思想立人、机制促人、制度管人、考核催人,才能将各项绿色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和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四)两手发力是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的有效途径

  莆田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就充分发挥了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力量,并在木兰溪治理中产生了良好效果。一是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市长亲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市县党政主官挂帅出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对社会水循环取、用、排三大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有效统筹了河道生态用水与河道外经济用水、水资源总量约束与绿色用水方式、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排污之间的关系。二是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水务产业一体化格局,提升源水调度、城乡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能力,从源头促进节水、保障供水、治理污水。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的投入力度。

  (五)为民情怀是驱动绿色发展实践的精神力量

  莆田广大干群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最深刻,受益也最直接。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感召和引领下,莆田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思想观念,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都不放弃对木兰溪的连续治理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保护的坚守,持续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这种为民情怀的接力传承,不仅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更成为莆田各级党员干部担当奉献、敢作会为的强大精神内核。

  来源:选自《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7月版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