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围绕攻坚战确立的阶段性目标,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的环保人打响了一场场标志性战役,蓝天保卫战、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在这一场场大仗、苦仗、硬仗中,塑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他们是蓝天碧水背后一份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为此,我们特别策划《我的环保故事》攻坚战篇,带您走进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生态环保人!
我叫孙凯峰,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我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相关工作。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这个问题,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以及休闲娱乐场所。海洋环境又是地球上环境的重要屏障和保障,因此我认为保护海洋十分的迫切和重要。
我国有三万两千公里的海岸线,大陆岸线一万八千公里以上。在大陆岸线不同区域存在着开发强度不同导致的污染状况,所以海洋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000年以来,渤海的海水水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近海的赤潮海洋溢油等风险高发。因此优先确定了渤海区域实施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了4个大类18项工作重点。入海排污口排查是其中重要一项,我们把它称作“牛鼻子”工程。
入海排污口排查包括“查、测、溯、治”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就是排查、监测、溯源、治理。我们前期开展的排查工作又包括了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无人机航拍,这称为一级排查,通过解疑无人机的排查结果制定疑似点位;第二级排查是现场排查,分成多个工作组同时进行;三级排查主要是以在审核二级排查工作基础上进行查缺补漏。
现场排查很多时候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在排查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说企业将我们的排查工作人员扣留,同时将我们的手机照片全部删除,甚至出现了人身攻击的情况。但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是会耐心地跟企业进行讲解,并最终对企业的排口进行了登记。
通过实施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在环渤海海域一共排查出了近2万个入海排污口,为渤海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实施摸清了家底,也为后续的分类治理、管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加渤海排污口工作过程中,出差的频率和时间都比较长,家里人难免有一些不满。但为了守护这一片美丽蓝色的海洋,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心甘情愿的。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环保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美丽清洁海洋的梦想,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出品:@生态环境部 光明网
监制:战 钊 宋雅娟
编导:张佳兴 蔡 琳 赵宇豪
往期回顾:
我的环保故事|守护大水缸,4年推动10367个水源地环境问题解决(攻坚战篇①)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攻坚战篇②)
我的环保故事|长期检测大货车尾气,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攻坚战篇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