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禁捕“天网”工程助力武汉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首页> 科普频道> 要闻 > 正文

禁捕“天网”工程助力武汉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来源:中国网2021-12-06 18: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初冬,武汉,天气依然晴好。长江沿岸,垂钓者来来往往,而就在不远处,22个设立在长江两岸高达25米的摄像头,全方位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走进长江沿岸码头的监控室,这一幅动态清晰、视野开阔的画面正呈现在大屏幕上。

  这就是被俗称为长江禁捕“天网”工程的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所展现的场景。从2021年3月份开始筹备建设,历时半年,部署在武汉云平台上的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如今已正式上线并投入运行。今后,在武汉长江、汉江等禁捕区域偷放地笼、多杆钓鱼、锚鱼等违法行为将无处遁形。禁捕“天网”工程将24小时监控禁捕水域,对偷捕乱钓行为进行识别、报警,形成人机快速互动,全面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提升技术能力解决禁捕难题

  2020年6月3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自7月1日起,长江汉江武汉段禁止生产性捕捞,正式拉开“十年禁渔”的大幕。按照要求,武汉市禁捕范围包括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以及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330.25平方公里。

  在如此大面积的禁捕范围面前,武汉市长江禁捕面临着渔政执法发现难、取证难、矛盾风险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加上管理对象安全、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内河船只规格各式各样,可能仍有非法捕捞者趁深夜潜入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禁捕难度远超想象。

  面对繁重的任务,武汉市委市政府深知,禁捕工作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基于此,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应运而生。

  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分为渔政观测跟踪子系统、渔政执法信息子系统、渔政云计算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指挥中心显控子系统。通过部署在长江、汉江高点视频进行24小时观测跟踪,利用有线、无线手段将数据传输至部署在武汉云的渔政云计算子系统,AI智能处理后将预警事件反馈至渔政执法信息子系统,最终渔政指挥人员在指挥中心进行实时调度指挥。

1638757017444096485.jpg

  该系统运用先进的视频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热成像联动识别,配合无人机等技术实现监管水域无缝覆盖、违法行为智能识别、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网格化巡查处置、人防技防统一调度的新型执法监管模式,实现动态信息可视化、目标监控多元化、水域监管智能化。

  武汉云上智慧禁捕展开生态保护

  如今,通过建设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长江、汉江重点水域24小时高点监控、违法行为AI智能预警,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重点补盲,采用执法记录仪实时回传执法过程,解决了现场取证、证据固定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使是晚上,摄像头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及时捕捉到违规垂钓、违法锚鱼及非法捕捞者,再加上激光补光,把整个事件进行取证、录像,然后把这个事件推送到执法人员手机端,这样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收到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执勤并处置。系统上线以来,先后在交汇河口、沿江流域发现数十次违规事件,多半为夜间。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在该系统面前无所遁形,而在系统背后,也有着一个幕后英雄——武汉云平台。

  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项目从一开始就规划部署在武汉云平台上,凭借武汉云高标准的云平台基础设施,并联全市长江汉江流域监控系统,汇聚全流域监控视频流,依托平台澎湃算力和视频处理能力保障,实现水上执法管理智能化、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

  武汉云是武汉市政府主导,武汉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共同建设的新型智慧城市云基础设施,融合华为公司最新的云计算、云原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力,按照统筹建设、资源共享、绿色高效的建设原则,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统筹建设城市的数字底座,赋能政府治理、企业发展和民生服务,打造“全市一朵云”,探索超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路径,打造全国领先的“武汉云”城市名片。

  作为全国第一朵城市云,武汉云全面承载华为云“一城一云”理念,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构架,集面向政务服务以及企业服务为一体。武汉云既是武汉新型智慧城市云基础设施及服务,同样也是武汉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目前,武汉云上云单位已达21个,应用系统超过141个,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依托武汉云平台,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在禁捕之时,也兼具着生态保护功能,常态化监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

  长江禁捕之前,有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由此,“长江大保护”成为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而提出来急需完成的一项严峻的任务。

  如今,在天兴洲、白沙洲等水域,鱼翔浅底、江豚嬉戏的悠闲画面,正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些画面的出现,不仅有效验证了长江“十年禁渔”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在践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中扛起武汉担当。

  未来,武汉云将继续依托AI、大数据技术,提供跨部门的数据和业务协同,提高长江大保护的处置智能化水平和处置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赋能“长江大保护”、守护“美丽母亲河”。张铭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