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高原生态 护大河奔腾
首页> 科普频道> 要闻 > 正文

守高原生态 护大河奔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2-25 10: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长的高原河流,滋养着沿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沿江所在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加强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呵护这条高原上的大河浩荡奔腾。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的冰雪融化出潺潺流水。这里是雅鲁藏布江的起点。大河东去,年楚河、拉萨河等多条河流汇入,逐步造就了雅鲁藏布江的浩荡。雅鲁藏布江向东直到林芝市内,由林芝市墨脱县流出中国境内。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仅在中国境内,2000多公里长的雅鲁藏布江海拔落差就达4000多米,由此造就了多元的自然景观——雅鲁藏布江沿线,既有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的高原草甸,也有绵延数百公里的高寒沙漠,还有孕育着无数生命的大峡谷热带雨林。

  源头:日喀则市仲巴县

  恢复草原湿地环境

  杰马央宗冰川脚下,滋养了一块广阔的天然草场,登高远望,能看见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奔跑嬉戏。近年来,仲巴县大力推进人工种草、退耕还草,让曾经不堪重负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在仲巴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为海拔高、温度低,气候相对干旱。“旱的时候,水干了露出河床,大风一刮,到处都是沙子。”仲巴县环保局局长曲扎说。

  “咱们这里自然条件比较差,草场和低海拔地区那种富饶的草原根本没法比。”仲巴县林草局局长拉巴次仁感慨,“牛羊低头吃几口,就能把地上的草啃光。”

  休牧,成了仲巴县保护生态的必然选择。“先天条件弱,我们得通过减少人类活动来保护草场。”拉巴次仁说,“因为放养牲畜,有些地方草场退化严重,我们只能用围栏把这些土地围起来。仅2021年,全县就整治了近10万亩退化草场,相关区域植被正在稳步恢复。”

  毗邻杰马央宗冰川的草场是休牧重点。因为冰雪融水的浇灌,这里形成了仲巴县境内难得的天然牧场。但是,为了让这里的草场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仲巴县的牧民已经基本不在这里放牧。随着畜牧减少,这里的草场成了野生动物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推进雅鲁藏布江源头流域保护。”曲扎说。

  “通过大力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荒漠化、草原退化、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源头水质明显改善,沙化面积逐年减少。”仲巴县委书记曹伟说。

  中段:山南市乃东区

  持续推进植树造林

  从日喀则市到山南市,雅鲁藏布江已有多条河流汇入,流经山南市贡嘎县至乃东区时,江水开阔而平缓。但是,受高原特有气候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是高原高寒风沙类型区,土地沙化严重。

  乃东区金鲁社区居民达瓦欧珠家的小屋距雅鲁藏布江只有几公里。站在小屋外远眺,连绵的树林一直向着江畔延伸。“每到夏天,两岸都是绿油油的。”达瓦欧珠说。

  但其实在他小时候,雅鲁藏布江沿岸可不是这样——如今的树林所在地,四十几年前还是裸露的沙丘。“大风一吹,沙子四处流动,有时甚至能堵塞江边的路。”达瓦欧珠回忆。

  达瓦欧珠的父亲达瓦坚参是村里的护林员。上世纪80年代,一场植树造林工程开始推进——当时,山南各地陆续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和防风固沙工作,许多沿岸居民成为护林员,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

  雅鲁藏布江沿岸气候干旱、沙化严重,树苗种植容易但成活率不高。像达瓦坚参这样的护林员,主要职责就是尽可能提高树苗成活率。长期工作中,达瓦坚参总结出窍门,保持成活率主要看四件事——“有没有人为破坏、有没有野生动物破坏、有没有病虫害、土壤水分是不是充足”。

  在达瓦欧珠记忆中,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当时还是青年的达瓦欧珠不明白父亲的坚持,还曾劝过父亲:“这么大的河,这么多沙子,靠咱们得干到哪一年?”

  达瓦坚参却很执着:“咱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树,让大家以后再也不用过‘吃沙子’的日子。”达瓦欧珠不懂父亲的坚持,但他觉得“要是我也成了护林员,父亲是不是能轻松些?”于是,退伍回家的他,也选择成为一名护林员,和父亲一起参与到雅鲁藏布江植树的事业中来。

  和树木长期打交道,达瓦欧珠也渐渐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近十几年,雅鲁藏布江沿岸树木种植量日益增大、成活率日益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政府越来越重视绿化,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数十年奠定的基础正在发挥作用。”达瓦欧珠说。

  在雅鲁藏布江中段沿线,像达瓦坚参父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开设苗圃,有的义务造林,有的改进种植技术,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雅鲁藏布江两岸越来越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40多年努力,山南人民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累计造林4500多万株。贡嘎县到桑日县之间,沿岸形成了长16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45万亩的防护林带。

  下游:林芝市墨脱县

  探索生物多样之美

  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市内转弯向南,滚滚江水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上穿凿出一个“缺口”。在米林县、墨脱县境内,四五百公里的长度却有着3000多米的高度落差,在这里形成了又深又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区域比同纬度其他区域气候更湿润,形成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时隔30多年,西藏林业调查规划院研究员刘务林又在墨脱县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赤斑羚。

  脚下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江水,头顶是悬崖峭壁。30多年前,刘务林就曾见过赤斑羚栖息此处。这次,他带着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赵旺林一道“故地重游”,就是想看看是否能再遇到赤斑羚。

  赵旺林介绍,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墨脱和这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科研工作者向往的研究地。

  带着装备进入墨脱繁密的原始森林后,赵旺林仔细观察沿途树木和地表,留心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和皮毛,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动物栖息和活动的痕迹,选择架设红外相机的点位。

  峡谷内植被垂直带谱和植物多样性,同样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前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波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进入墨脱时的场景——那是2015年,墨脱的第一条公路已经通车。但为了研究大峡谷区域的植被分布和植物多样性,他和研究团队依旧选择翻越多雄拉山,徒步走进墨脱。

  墨脱的路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艰辛。走在路上,无处不在的蚂蟥叮咬着徐波和他的队友。而更可怕的是沼泽,穿越多雄河无人区开展调查时,他们必须边走边寻找道路、跨越密林,还要实时提防沼泽。徐波说:“墨脱的峡谷里,有中国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而两岸高耸的山峰,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垂直带谱——涵盖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和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植物学研究者在此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徐驭尧)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