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河奔腾,绿富同兴画卷正铺展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江河奔腾,绿富同兴画卷正铺展

来源:光明网2022-11-14 10:52

  作者:魏有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指引下,我国江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年来,一幅幅波澜壮阔得绿意盎然、绿富同兴江河图景徐徐铺展,以江河之变折射国家巨变,以江河之兴印证民族兴盛。

  江河安澜,保障民族永续发展

  立国兴邦,其枢在水。水安全关系民族存续,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紧紧围绕提升水安全能力的核心关键、破解水安全短板的瓶颈制约、应对水安全风险的重大挑战,立足于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致力于解决国家水安全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河清海晏的夙愿已清晰可见,江河安澜的梦想已触手可及。一座座水利设施岿然屹立,一条条灌溉渠道密布田野,一个个水源工程跨越南北、互济东西,构筑起“四横三纵”的新水网。10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跃升,成功战胜了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0.57%下降到0.31%,我们正以江河安澜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向好,润泽百姓幸福生活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是人民对江河的美好期盼。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水资源利用方式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历史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系统性提升,越来越多的河湖重现生机,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湖。

  比如,全面部署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出台《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为目标,让人们身边的家乡河、家乡湖更加美好,润泽生活。一段时间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通过采取“节、控、换、补、管”等措施,这几年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同时,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

  如今,浩荡万里的长江成了百姓口中的自然长江、经济长江、人文长江,让人在“万里长江水,点亮了万家灯火”里,感受了“乡土”、读出了“诗意”、品出了“美味”;九曲连环的黄河正成为生态之河、发展之河、幸福之河,光秃高原成绿洲、恣意水沙听话流、靠天吃饭自己把碗端……每一个场景都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让江河之水服务发展、造福人民、润泽华夏的幸福时刻。

  江河奔腾,激荡国家发展进步

  “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大江大河连山襟海,新时代的江河被赋予了多重价值。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合计占有中国经济体量的70%左右,已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水清岸绿、鱼跃鸟飞背后承载的是航道贯通、城市发展,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背后折射的是润物养民、宜业宜居。国家“江河战略”正加快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治国必先治水,江河治理是个复杂过程,展现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用水权改革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全国120万名河长和湖长上岗履职,河湖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善,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江河治理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如今,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正串联起山明水秀、云阔天高的自然画卷,书写着蓬勃浩瀚、举世瞩目的绿色传奇,激荡出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美丽中国。

  (作者系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研究员)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