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边会在COP28中国角成功举办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边会在COP28中国角成功举办

来源:光明网2023-12-08 18:02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COP28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边会在COP28中国角成功举办

  赵英民指出,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赵英民强调,近年来,中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中国的实践表明减污降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中国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践和探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将继续深化减污降碳实践探索,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交流、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政策与行动,携手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蓝色经济”模式创始人和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的发起人、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冈特·鲍利(Gunter Pauli),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始主席迈克尔·沃什(Michael Walsh),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蒋宏奇,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尤武卫,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广彬发表了主旨演讲。

  田成川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宣教中心承担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课题研究,对城市、行业及企业层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技术开展了研究和能力建设,提出强化目标协同、突出创新引领、坚持低碳清洁、鼓励先试先行、注重成本有效等原则,并对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议。

  邹骥在发言中指出,过去十年,中国通过采取严格的清洁空气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脱钩。与发达国家先减污再减碳的模式不同,中国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并将其作为促进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

  冈特·鲍利(Gunter Pauli)在会上生动讲述了的绿色、低碳的“石头纸”故事,这一技术可以减少67%的能源消耗。他提出以无废弃、零污染、低成本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永续发展,这就是将生态系统的卓越成就应用于经济体系的蓝色经济概念。

  迈克尔·沃什(Michael Walsh)高度肯定了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强调城市机动车污染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快地向零排放汽车转型,促进交通能效、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并保护人类健康。

  蒋宏奇表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广东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定位,携手港澳共同构建具有湾区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打造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广东智慧和力量。

  尤武卫分享了宁波市挖掘海洋蓝碳资源推动生态共富的创新经验。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深挖海洋碳汇潜力,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努力为践行“双碳”政策、探索共同富裕提供“宁波样本”的故事,期待未来通过更广泛的全国乃至全球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孙广彬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和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下,晶澳将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新高度,持续助力全球“碳减排”,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诚、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等嘉宾分享了区域(城市)布局推进减污降碳的典型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能链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分享了典型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的实践案例。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还在会上发布了《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示范手册》和《2023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集》。

  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能源基金会、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外区域和城市、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高校代表,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课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以期形成更多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张佳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运会丨主媒体中心正式开放

  • 新疆伊犁:暑期旅游人气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