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对讲机织起长江源的“保护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用对讲机织起长江源的“保护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31 04:05

  光明日报记者 傅强 尕玛多吉

  10月下旬,西藏那曲市安多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北区域,温度已降至-10℃左右。“这是我今年第4次去‘长江源’巡护,看天气像是要下雪。”清晨6点,年近70岁的才嘎身穿印着“玛曲乡长江源党员对讲机志愿队”字样的冲锋衣外套,准时与记者在玛曲乡政府大院碰头。万籁俱寂,满天星斗,越野车出发了。

  没多会儿,记者的手机便没了信号。才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从1968年至今,才嘎一直是罗台村的村医,他经常步行或骑马,穿梭在玛曲乡广袤的牧区,给牧民们送医送药。他还有一个身份: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服务队首任队长。他说,志愿服务队由当地牧民群众志愿组成。可他最看重的还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我1992年入党,有32年党龄了!”

  1977年,他作为向导,和某地质队一起参加了为期40天的勘测和拍摄工作。第一次走进长江源头,亲眼见到山河之壮美、生态之脆弱。此后,他便用业余时间沿线巡逻、捡拾垃圾、保护野生动物。早年骑马往返要五六天,天黑了就借宿在牧民家里。后来是骑摩托车,再后来有了皮卡车、越野车,起早贪黑的话可以当天往返。2016年,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后,每个月要进行5到6次巡逻,每次40多公里。“这里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保护至关重要!”才嘎说。

  才嘎和队员们一起,清理河道垃圾,救助受困的野生动物,劝返私闯保护区的游客,阻止人为破坏环境,用双脚一步步丈量长江源头的冰川和河流。冬天,队员们多乘坐皮卡车出行巡护,要承受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和风雪;天暖时,又随时可能遇到洪水。

  在2023年7月的一次巡护途中,才嘎的车辆突遇涨水,深陷河道。他坚持先救援其他队员,结果自己没能及时撤离,被困车上。队员们通过对讲机,接力向外传递消息,等待专业救援。湍急的河流中,车辆摇摇欲坠,才嘎只能爬上车顶,被困了14个小时。第二天清早获救时,他因体力不支昏了过去。

  广袤的无人区,手机时常没有信号,对讲机成了队员们最重要、最可靠的通信工具。在沿途的各个重要点位,包括牧民们的游牧点,队员们靠对讲机拉起了一张“大网”。遇到情况,就靠对讲机接力传递信息。

  前不久,才嘎和队员们正常巡护时,对讲机内突然传来了呼叫:“大家注意,有一台进入保护区的车辆,车上人员严重高反,上吐下泻……”通过对讲机持续沟通位置,队员们最终在一处小河旁的草地上发现了这台无证的越野车。当了一辈子村医的才嘎,治疗高反很是拿手,他用随身携带的药品,紧急给游客治疗,同时用对讲机呼唤其他队员前来救援。最终,脱离生命危险的游客被带到乡里的野生动物保护站做进一步观察。

  “每年都有很多自驾游客慕名而来,但这种行为对长江源头生态的破坏无法估量,我们尽可能对其阻拦并劝返。”才嘎说,这几年,环保志愿队的成员越来越多,他的儿子、孙子也加入其中,一台台对讲机编织的环保防护网也越来越密。

  如今,才嘎已是玛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长江源牧民党员对讲机服务站的副站长。在他的带动下,全乡300余名党员干部自发加入服务站,开展送学、送政策、送信息、送通知、送服务等活动,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给牧区群众。

  在无人区行驶近5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海拔5300米的格拉丹东雪山脚下。站在刻有“长江源”“长江第一滴水”字样的石碑前,才嘎遥望着对面的冰川:“和我第一次来时相比,冰川的位置后退了不少。不过这些年,后退的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了。”对于长江源的一草一木,他如数家珍。

  返回的途中,狂风大雪不期而至,天色渐暗,道路湿滑、车行很慢,加上渐渐袭来的高反,记者有些昏昏欲睡。突然,才嘎兴奋道:“快看,前面有两只藏原羚!”记者连忙摇下车窗,远处,两只黄色的“精灵”在追逐嬉闹。才嘎用对讲机向前方游牧点上的队员通知藏原羚的活动情况……

  “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一旦遇到动物受伤,队员们会为它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才嘎告诉记者,现如今,巡护时经常会遇到棕熊、岩羊、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这是生态变好的证明啊!”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31日 03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 图片故事丨用民族美食“烹”出文旅融合新滋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