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野猪频繁入侵人类生活区“是何居心”?专家解读
首页> 光明科普> 要闻 > 正文

野猪频繁入侵人类生活区“是何居心”?专家解读

来源:光明网2024-11-28 15:00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野猪致害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还直接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野猪为何会频繁入侵人类生活区?面对野猪致害问题应如何应对?记者就相关热点话题采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胡德夫进行解答。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在我国,野猪的分布区域广大,除了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带,都有野猪的分布。即全国31个省份有28个有野猪分布,其中26个省份存在野猪致害问题。

  为何野猪会频频“下山”?“野猪在山地和平原都有分布,因我国人口众多,平原区经济活动强烈,导致野猪的消失,目前野猪主要存在于山地森林,因而有野猪下山一说。”胡德夫介绍,在秋季,农林作物成熟季节,野猪的嗅觉异常灵敏,能分辨植物果实的成熟度,可成群进入农林生产区,盗食果实。在冬季,因野外食物匮乏,野猪也可能成群进入耕作地甚至居民区附近觅食,从而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机会,造成冲突。

野猪频繁入侵人类生活区“是何居心”?专家解读

  图为AI模拟野猪破坏农作物情景

  野猪,属于中型哺乳动物,具有强悍的身体和尖锐的獠牙,嗅觉敏锐但视力较差。成年体重可达200公斤左右,体长为1m~2m,肩高50~90cm左右,皮肤有较硬的刚毛。其食物来源广泛,植物物质占食物约90%,以坚果、浆果、嫩叶、草叶、草根为食,可用坚硬的鼻子从地面挖掘植物根。野猪属于夜行性动物,晨昏是其活动的高峰时段,在繁殖季节或感到威胁时极具攻击性。

  “虽然野猪躯体强健,但总体上胆小机警,主要是在带崽期或受到惊吓时变得异常危险。”胡德夫表示,遇到野猪时,应保持冷静,避免大声挑衅或激怒野猪,并尽快寻找防身的障碍物,如岩石、树木等,小心且迅速离开现场,但不能动作过大,以防激怒野猪。

野猪频繁入侵人类生活区“是何居心”?专家解读

  图为AI模拟野猪冲撞情景

  应对野猪致害问题,胡德夫认为,短期可采取猎犬巡护、设置壕沟、建立预警等措施,恐吓、阻挡野猪进入村舍,减少与人群的冲突。长期应对可依据国家林草局发布的《防控野猪危害技术要点》《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等文件,采用枪猎、套猎、猎犬围猎等措施,调控野猪种群数量,减少野猪肇事的概率。同时,也应探索建立长效的生态管理和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保护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据悉,针对近期多地连续发生野猪致害安全事故情况,国家林草局于11月进一步印发《关于深入排查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安全隐患的通知》,指导各级林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析重点区域周边野猪种群活动规律,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发出预警。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生境条件持续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恢复和扩大,甚至亚洲象、东北虎、岩羊、藏羚羊、毒蛇、鸟类等在局部区域致害情况将日益频发,因此其野生动物致害问题明显存在普遍性,其防控工作相应存在艰巨性,需要做好长期作战准备。(记者 张佳兴)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拉善:沙海中的绿色家园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 走进宁夏银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