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款款着陆,将中国漫步月球的梦想带入“琼楼玉宇的高处”。
彼时彼刻,亿万中国人共睹此景,百感交集。嫦娥工程不仅寄托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更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汗水和心血。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建军不无激动:“嫦娥三号成功以后,我觉得是非常地骄傲和自豪的,当时习总书记在接见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们把月球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同时把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2002年,刘建军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家天文台工作,那时候的他还只是这个大系统中的普通一员。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第一次成功近月制动时,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三位院士相拥而泣,这一幕感动了电视画面之外的很多人,也深深触动了一旁的刘建军。
嫦娥三号任务启动后,刘建军任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这一次,刘建军更是亲身体会到了那种无法形容的激动。
“应该说那时候的感受非常激动,就是有担心失败,或者是担心我的处理的过程会有问题等等,所以那时候落月以后看到一帧一帧的图片传回地面,直到最后的这一帧数据定格,然后就不知道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特别激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东西。”
成功一瞬间就可以判定,而过程却是需要漫长的努力。月出而作,月落而息,这是地面应用系统工作的节奏。听起来很浪漫,做起来却很辛苦,这意味着要常年过着时间错乱、昼夜颠倒的生活。
然而这些辛苦对于刘建军来说却是微乎其微的,最大的困难还是工作的本身,在探月工程的五大系统中,地面应用系统是一个因嫦娥工程而新组建的系统,年轻的团队,未知的内容,作为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嫦娥三号它的难点就是很多的第一次,比如说测月的话有雷达探测,这是世界上没人做过的,然后还有巡天,还有对地观测。另外,在技术层面上来讲,月球车在月面上工作,这个是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遥感探测不一样,它是属于月面上的就位巡视探测,所以它的很多环境未知是整个执行过程中的难点,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虚拟的月球环境,然后来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虚拟的月表环境,让他知道我们的月球车处于月球上的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在嫦娥三号里面所做的一个非常重要工作,也是个难点。”
就这样,刘建军硬是带着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地面应用系统遥感科学探测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了嫦娥三号的任务准备、在轨测试和月面遥科学探测等工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圆满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集智攻关,自主创新,逐步建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探测数据处理系统,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为国内外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刘建军说“实现我国绕月探测的梦想,就是实现了我的梦想。” 2016年,刘建军担任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同年6月,刘建军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如此荣誉,刘建军依然谦虚如故:“这个荣誉很难得,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不是参与到探月工程来说,我肯定得不到这个奖,我其实只是这个任务里面的一个代表,从我内心来讲我我觉得我是非常感恩的,我认为能够参与到其中,然后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实施,圆满地完成,是一种民族自豪感或民族荣誉感集中的体现,我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总监制:杨 谷
总策划:宋乐永
监 制:战 钊
编 导:宋雅娟 毕孝斌
统 筹:黄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