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刘建军:月球守望者

来源:光明网2017-11-13 10: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款款着陆,将中国漫步月球的梦想带入“琼楼玉宇的高处”。

  彼时彼刻,亿万中国人共睹此景,百感交集。嫦娥工程不仅寄托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更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汗水和心血。

刘建军:月球守望者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建军不无激动:“嫦娥三号成功以后,我觉得是非常地骄傲和自豪的,当时习总书记在接见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们把月球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同时把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2002年,刘建军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家天文台工作,那时候的他还只是这个大系统中的普通一员。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第一次成功近月制动时,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三位院士相拥而泣,这一幕感动了电视画面之外的很多人,也深深触动了一旁的刘建军。

  嫦娥三号任务启动后,刘建军任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这一次,刘建军更是亲身体会到了那种无法形容的激动。

  “应该说那时候的感受非常激动,就是有担心失败,或者是担心我的处理的过程会有问题等等,所以那时候落月以后看到一帧一帧的图片传回地面,直到最后的这一帧数据定格,然后就不知道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特别激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东西。”

  成功一瞬间就可以判定,而过程却是需要漫长的努力。月出而作,月落而息,这是地面应用系统工作的节奏。听起来很浪漫,做起来却很辛苦,这意味着要常年过着时间错乱、昼夜颠倒的生活。

  然而这些辛苦对于刘建军来说却是微乎其微的,最大的困难还是工作的本身,在探月工程的五大系统中,地面应用系统是一个因嫦娥工程而新组建的系统,年轻的团队,未知的内容,作为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嫦娥三号它的难点就是很多的第一次,比如说测月的话有雷达探测,这是世界上没人做过的,然后还有巡天,还有对地观测。另外,在技术层面上来讲,月球车在月面上工作,这个是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遥感探测不一样,它是属于月面上的就位巡视探测,所以它的很多环境未知是整个执行过程中的难点,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虚拟的月球环境,然后来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虚拟的月表环境,让他知道我们的月球车处于月球上的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在嫦娥三号里面所做的一个非常重要工作,也是个难点。”

  就这样,刘建军硬是带着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地面应用系统遥感科学探测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了嫦娥三号的任务准备、在轨测试和月面遥科学探测等工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圆满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集智攻关,自主创新,逐步建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探测数据处理系统,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为国内外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刘建军说“实现我国绕月探测的梦想,就是实现了我的梦想。” 2016年,刘建军担任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同年6月,刘建军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如此荣誉,刘建军依然谦虚如故:“这个荣誉很难得,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不是参与到探月工程来说,我肯定得不到这个奖,我其实只是这个任务里面的一个代表,从我内心来讲我我觉得我是非常感恩的,我认为能够参与到其中,然后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实施,圆满地完成,是一种民族自豪感或民族荣誉感集中的体现,我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总监制:杨 谷

  总策划:宋乐永

  监 制:战 钊

  编 导:宋雅娟 毕孝斌 

  统 筹:黄京一

[ 责编:郑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立冬近 农事忙

  • 第七届进博会丨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2024-11-05 10:14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24-11-05 04:25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今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这让深圳实现“超充之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2024-11-04 21:21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可以获得证书。
2024-11-04 09:57
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2024-11-04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