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未来假新闻会消失吗?对皮尤调查的解读

2017-10-23 16:14 来源:光明网 
2017-10-23 16:14:51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白璐

  作者:王大鹏

  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选为年度关键词,它指的是在公共舆论方面,相较于客观事实,人们更容易受到情感和个人信念的影响。2016年英国的脱欧事件以及美国总统大选凸显了数字时代对新闻和文化叙事的影响。新媒体平台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古老的原始欲望,即寻找与他们的既有观点相一致的信息。一项于2016年对3.76亿脸书用户开展的调查显示,人们倾向于获取与他们的看法具有一致性的信息。

  抛开这些国外的调查,拿我们时刻都在使用的微信来说,假消息也普遍存在,伪科学刷遍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因而,很多人往往容易受到假消息的影响,并且严重地扰乱个人生活秩序,甚至危害生命。

  2017年初,BBC召集了一个50人的小组会议,当谈到“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时,很多人都提到了受信任的信息来源的瓦解,甚至有人表示“在报道新闻方面新兴的重大挑战就是事实的新形态,事实不再由权威所支配,而是由同侪形成的网络所支配的。在网络上,每种事实都有其对应物(反设事实),并且所有的反设事实和事实看起来一模一样,这会让很多人感到迷惑。”同样,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大选后做的一次调查显示,64%的成人认为假消息会让人感到极度困惑,23%的成人表示他们会分享伪造的政治新闻,有时候是因为失误,而有时候则是有意为之。

  那么问题来了,在未来的十年里,网络信息环境会如何改变,假新闻会消失吗?

  2017年夏季,皮尤研究中心和依隆大学的互联网创想中心对超过1100名互联网专家和技术专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专家的意见基本上平分秋色。51%的受访者认为现状不会有太大改观,而49%的受访者表示信息环境将得到改善。

  持消极看法的受访者的理由是:假新闻劫持了人类最深层次的天性。人类对成功和权力的最原始需求会继续破坏网络信息环境。而网络信息的操纵者会通过新的数字手段充分利用人类对舒适和便捷的天生偏好,以及他们在强化“回音室”中找到答案的渴望。我们的大脑不是天生就满足于技术变迁的步伐。互联网以及新兴网络应用的速度、覆盖范围和效能会放大人类的这种倾向性,并且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也无法克服这些问题。因而未来的信息景观会是假新闻把可靠的新闻排挤出去。

  而认为情况会得到改观的人表示:技术的发展会修正这些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应用和平台来控制假新闻和错误信息。未来会出现更好的方法以产生受信且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渠道。人类的天性就是精诚合作并且解决问题。人们总是去适应变化,并且这种挑战一定会被克服。虽然错误信息和捣蛋鬼总是存在,但是聪明的人和程序最终会让他们被边缘化。善意的行动者会团结起来,找到强化信息环境的措施。同时公民中信息素养的提升也会让他们更好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实际上,不论假新闻刷遍朋友圈的现状是否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改善,我都应该努力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和信息素养,让他们具备区分消息真实性的能力,而这其中科普也不能缺位,因为科普可以“借你一双慧眼”,让你“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也是杜绝“当真理还在穿鞋时,谣言已跑遍世界”的途径。

  实际上,目前我们已经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假新闻和伪科学的传播了,比如中国科协和腾讯今年共同推出的以AI辟谣为亮点的科普中国•腾讯“慧眼”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组织动员科学家的优势和腾讯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实现机器识别、专家分包,从源头上控制谣言的发布和传播。

  我们相信,随着科普的不断深入以及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网络谣言和假消息传播的链条一定会被切断,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白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