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15曝光瘦肉精问题肉,肉不能吃了?3月流言榜发布,你中招了吗?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3·15曝光瘦肉精问题肉,肉不能吃了?3月流言榜发布,你中招了吗?

来源:科普中国2021-04-02 11: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角膜塑形镜能矫正近视?手机APP存在语音窃听?《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流言标题:角膜塑形镜能矫正近视

  流言内容:确保孩子茁壮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然而在繁重的课业、不良的读写姿势、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催生出了一批又一批“小眼镜”。近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着实不小,因此具有“矫正近视”功能的角膜塑形镜在市场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真相解读:角膜塑形镜采用逆几何形态设计,使用后可改变角膜弧度,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角膜塑形镜并不能真正治愈近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进展。这样的近视矫治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止使用,近视会恢复到原有水平。此外,角膜塑形镜使用不当会导致并发症风险,而且并非所有近视者都适合使用。一般来说,角膜塑形镜只适用于近视600度以内及散光350度以内的患者。使用之前,需要请有资质的专业验配师经过一系列检查进行全面评估,并且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眼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眼痛、眼红或明显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立刻就诊。

  2、流言标题:手机APP存在语音窃听

  流言内容:刚刚和朋友聊天说到“山竹”,马上就收到了一条关于“山竹”的广告短信!是不是我的手机被APP监听了?电热水壶坏了,正在楼上楼下找以前的旧水壶时,结果某APP首页就向我推送了一条电热水壶的广告,肯定是这个APP在偷窥我!类似的“神奇”故事,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个别故事甚至“神奇”到了玄幻的程度。这也引发了很多网友对APP是否存在秘密语音窃听、秘密视频监控行为的担忧。

  真相解读:商业APP秘密获取用户手机上的语音或视频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原因主要有三点:①法律风险大,秘密监听是典型的网络犯罪行为,任何商家从事这样的活动,一经查实,基本会被立即关停或查封,而迄今国内尚无一家商业公司因此类情况受到相关处罚;②技术难度高,从大量含混不清的语音中精准、快速地检索出目标词语,这在技术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便是专业的语音识别软件也对收音环境、语言环境等有较高要求,一般中小互联网公司无法实现;③成本高,对所有用户进行7×24小时的语音或视频收集,不仅会快速消耗用户手机电量和流量(很容易被发现),也会给商家造成极高的存储和计算成本,最终接受推送信息用户还不一定买账。

  3、流言标题:3·15曝光瘦肉精问题肉,肉都不能吃了

  流言内容: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一则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即河北沧州的一家养殖羊基地(每年约出栏70万只羊),存在给羊喂食瘦肉精的行为。可见所有的肉都不能吃了。

  真相解读:虽然今年3·15晚会曝光了瘦肉精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肉都不能吃了。首先,可以确认的是瘦肉精属于非法添加物,在我国及全世界多数国家都禁止使用。瘦肉精会在体内残留,造成的毒性反应因人而异,轻则出现中毒症状,包括头晕、恶心、胸闷、乏力、手足颤动等,严重者还会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造成高血压患者死亡。其次,虽然瘦肉精对健康危害很大,但随着我国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从正规商超和市场购买还是有保障的。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可通过观察肉质颜色、试纸检测、查看检验报告等方式判断是否含有瘦肉精。此外,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大型商超或市场购买,避免在不正规的商贩处购买肉类。

  4、流言标题:网红减肥咖啡可以健康减肥

  流言内容:悠闲的午后时光,一杯咖啡配上爵士乐,简直不能再惬意了!无论燕瘦环肥,“减肥”俨然成为时尚人士的日常需求。两大时尚元素一结合,就是当下风头正劲的减肥咖啡。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减肥咖啡”,品类还真不少,其中大部分是“左旋肉碱咖啡”,宣称含有左旋肉碱和咖啡因,能帮助脂肪燃烧。

  真相解读:“左旋肉碱咖啡”无法健康减肥。左旋肉碱也叫肉毒碱,分为D型和L型,可将脂肪运送到线粒体中,再由线粒体进一步完成脂肪代谢。虽然有大量文献证明左旋肉碱可降低体重和减少体脂,但大部分的受试者都是在配合适量运动及合理饮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的。而且人体自身可合成足够的左旋肉碱,单纯口服左旋肉碱并不能增加肌肉肉毒碱浓度,也不能促进脂肪燃烧。靠饮用“左旋肉碱减肥咖啡”实现减肥目的并不靠谱。

  5、流言标题:“用毛巾捂住口鼻人就会瞬间晕倒”是常见的

  流言内容:近期,广东一位23岁女孩因七氟烷中毒致死的事件备受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麻醉药物的高度讨论。讨论传播热度最高的是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用蘸有麻醉药物毛巾捂住人的口鼻,人就会瞬间晕倒”。

  真相解读:此现象并不常见,无须过度恐慌。作为吸入性麻醉气体,七氟烷和乙醚即使再“厉害”,也绝对不是神话故事里的仙气。它们必须在人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产生麻醉效果。因此,很多影视剧中出现的“一捂就晕”,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而民间传说的“拍花子”事件,都是在恐惧心理影响下产生的以讹传讹。在临床麻醉中,还没有如此“神奇”的麻醉药物。即使有,也需将药物应用到特定剂量,并保证足够的持续时间,才可能达到上述情景中的效果。先不说药物成本之高,单说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精准把握,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做到的。

  6、流言标题:沙尘雾霾来袭,木耳、猪血、雪梨可以清肺

  流言内容:近日多地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一觉醒来仿佛到了火星,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雾霾也频频来袭。众所周知PM2.5对身体有害,每逢雾霾天气前后,大家就会收到类似的叮嘱“多吃木耳”“多吃猪血”“多吃雪梨”,因为这些食物能清肺、排出PM2.5。

  真相解读:在营养学上不存在“清肺食物”。食用木耳后会进入胃,然后进入其他消化道,与肺部并无接触,不能起到清肺作用。吃猪血后排出的粪便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猪血里铁的含量很高(每100克猪血含8.7毫克铁),肠道内的代谢废物在铁元素的作用下变黑,与PM2.5无关。“吃梨润肺”的说法目前也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来证实。很多人觉得吃梨可以滋润嗓子,通常是因为梨的水分含量高,可缓解咳嗽症状,其实多喝水效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维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方金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编辑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合作机构:CCTV生活圈

  平台支持: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专家点评:

  本月上榜流言以食品消费类为主,建议消费者通过商场、超市等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此外,食品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营养,绝大多数食品不具备调节机体或治疗疾病的功能,希望消费者能够理性对待。(臧明伍)

  本期评审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名)

  评审组长:

  臧明伍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评审专家:

  艾婉秀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

  孙丽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汪 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姬 扬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